在这段时间,点对点的去看了好些家鱼病,有在别处拿药死了一两个月,损失一二十万的,也有大多数时好时坏的。当了解情况后,我问有没有随着天气变化而变化啊,大多数的回答都是。仅凭这一点,细菌性疾病的可能性就已有七成以上的可能。再问,有没有使用内服药啊,回答好多都没有。细菌在体内,不用内服药,一味外用消杀,再加上好多还不注重环境改善,一二十年前,环境好,水质好的治病思路和方法,怎么还能适应现在的情况呢? 今天就分享下,在内服药上我的一些用药思路。 一、内服用药剂量 内服药的剂量一定要达到最小杀菌,或是最小抑菌浓度才能达到效果。不同的抗生素,其性质是不一样的。像喹若酮类,是杀菌性抗生素,所以可尽量的增大其浓度,让超过最小杀菌浓度的时间越长越好。而对于抑菌性抗生素,再大的浓度也杀不死细菌,只要能维高于最小抑菌浓度即可。 二、内服用药的次数 对于抗生素的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性是有差异的,喹若酮类为浓度依赖性,可每天使用一次。而四环素类是时间依赖性,根据情况可用一到两次。其次考虑有些抗生素的副作用,如磺胺,也是分成两次用较好一些。 三、内服拌药饲料量 鱼肠道内的消化酶的量是有限的,饲料消化的越多,那对药物的消化吸收就会相应减少。所以在投喂内服药时,饲料应减量投喂。但这里又有一个矛盾,越是生病的鱼,它的抢食能力越弱,饲料投喂的越少,就越增加了均匀投喂的难度。故在应对这个问题上,首先建议使用内服药前,停食一两天,同时减少每天投喂的总量和次数。并且在每次投喂药饵前,还可以先投喂一点没有拌药的饲料。 四、内服对象的个体差异 从所周知,越是大的鱼,投饵率是越小的;反而个体越小的鱼,投饵率越大。其次个体小的鱼,使用药物的次数相对大鱼要少,相应抗药性要低一些,综合以上两点因素,小鱼用药量应减少,大鱼用药要增加。 以上就是我近期出诊鱼病的心得体会,分享与你,希望对你的养殖或是卖鱼药有帮助。 再谈内服药的使用心得 首先想说的就是用量,过去抗生素的使用剂量有一个国家规定的用量标准,叫兽药典,上面说到抗生素用量都是按饲料量来算的,最开始的版本还写多少公斤饲料用多少克,然后备注按吃食率5%计算。这里就有一个很大的误差,鱼是变温动物,吃食量是随水温变化而变化的,按饲料量算不精确。所以一定要按鱼的体重来计算用药量,才更为准确。但很多养殖户,不这样认为,看到饲料投喂量减少了,就认为是来吃料的鱼减少了,所以就会相应的也把投喂的药也减少。药量减少,自然在鱼体内药物浓度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考验水平的寄生虫 其次想说的就是内服药一天用几次。药物在鱼体分布转运需要肝脏代谢的,如果药物的剂量过大,可能会对肝脏或是其他器官造成一定的副作用,但是我们养的鱼不需要活五年十年,只需要一两年长大就可以卖了,所以大多数内服药,一天就喂一次,把剂量用够。不用像人一样考虑,这个肝脏要用八十到一百年,要把一天的药量分成几次用,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副作用。一天的药量一次用的好处就是可以把有效的抑菌或杀菌浓度维持的时间更长,让药效最大化。而今天我遇到的顾师的情况是,我交待好用药方法了,准备离开时,他正准备拌药,才发现了他的问题所在,不是把一天的药量一次用,而是分成三次用,这也当然就影响到了他的鱼病的治疗效果。 最后就是拌药的载体。很多人拌药都喜欢用饲料。其实今天去顾师管理所一看,发现饲料的出厂日期是5月8日,也就意味着已经过期,且饲料蛋白还比较高。人生病时都还想吃点清淡的食物,其实对鱼生病来说也是这样的。饲料蛋白越高,消化中所需要的消化酶也要相应增多,相应的就会减少酶对促进药物的吸收。所以当我看到旁边有麦麸,正好让其用上,可以把药直接拌在麦麸里投喂。还有就是疗程,有时候看到死鱼很少了,就不投喂药了,其实这个时候如果能坚持两巩固治疗两天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