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五误区 1、滥用杀虫药 比如代森铵是一种有机硫杀虫剂,最先用做农药,水产方面主要用于杀灭车轮虫等纤毛虫。因其杀灭车轮虫效果较好,部分养殖户三五天就用一次,严重加重了此药的抗药性。 2、喜欢用刺激性的杀虫药 很多养殖户认为,味道越大,刺激性越大的药才是好药,这个想法从根本上忽略了药物本身的性质。因此在发生虫害时,一味追求实用刺激性的药物,往往会导致体质差的鱼因为应激反应造成死亡。 3、盲目加大药物用量 任何的药物都有一个安全使用浓度,特别是杀虫药,其毒性跟水质的情况关系很大。部分养殖户在杀虫药物的剂量选择上喜欢盲目加大,比如敌百虫加大到3斤甚至4斤每亩,加大了寄生虫对药物的耐药性。 4、药物胡乱搭配 药物的配伍是很严谨的事情,一些养殖户为了达到鱼体一条虫子都没有的目的,将三种甚至更多种杀虫药配合在一起使用,经常造成死鱼的悲剧。比如阿维菌素跟代森铵的配合必须非常谨慎,混合时的顺序一旦颠倒,便会形成剧毒物质,引起鱼类死亡。 5、对寄生虫的数量不能形成正确认识 寄生虫寄生在鱼体并不一定对鱼体造成伤害,另外,当水质条件良好、寄生虫数量较少时,寄生虫是不会对鱼体造成很大的伤害的。 其实在养殖过程中,相比于杀虫,养殖朋友更应掌握预防寄生虫病的措施,水防患于未然。笔者将寄生虫的预防措施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寄生虫的预防措施 病原、免疫力、环境是发病的三要素,从这三方面下手,可尽可能准确的“全面预防”寄生虫。 1、提高鱼体自身抵抗力 鱼类越冬期间,体质消耗较大。因此,要注意加强鱼类的营养,选用较好的配合饲料投喂,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保健类药品,可使鱼类的体质提高,对外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的抵抗力增强,有效防止寄生虫病的暴发。 2、杀灭鱼体携带的寄生虫 由于鱼体在越冬前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寄生虫,水温一旦升高,这些寄生虫很容易大量繁殖,使鱼体大量感染。可以选用市场上一些安全、高效、无公害的消毒药物,较彻底地杀灭越冬鱼体本身携带的少量寄生虫。 3、工具专用 养鱼用的工具,往往成为传播鱼病的媒介,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做到工具专塘专用。如果有困难,则要把使用过的工具经过消毒处理后再使用。 4、拉网运输避免挫伤 鱼体的黏液层、鳞片、皮肤、黏膜和各器官的分泌物等都有预防病菌、寄生虫侵袭的作用,当鱼体受到损伤时,病原生物就有机可乘,很容易进入鱼体并大量繁殖,从而暴发鱼病,如水霉病等通常就是在鱼受到损伤的情况下感染的。避免鱼体受伤是预防鱼病工作的重要一环,拉网运输前可提前拌料喂增强肝脏功能的产品,以促进粘液分泌,有效保护粘液和皮肤。 5、改善水体环境 气温较低时,由于池塘较少换水,各类水生生物的代谢废物蓄积在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产物,使鱼类的抵抗力大大下降,感染包括寄生虫在内的各类疾病的几率增加,因而要注重调水、改底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