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生在两个卖鱼的小摊位之间的商战,虽然小,但耐人寻味。 农贸市场的海鲜区摊位很多,但品类划分明确,卖鱼的专卖鱼,卖蛤的只卖蛤。尽管如此,想要完全不重合也不现实。比如在A市场,就有两个鱼摊,都有鲐鱼出售,摊主是老张和老王。 话说这天老王批回来的鱼不甚新鲜,行话就是“口不好”,被老婆一顿痛骂,一怒之下做出雷人决定:进价出货,尽快处理。 5块钱进的鲐鱼,5块钱卖。这样一来,附近居民疯抢老王的鲐鱼,连踽踽而行的老太太都矫健异常。不多时,周围几个小区的人就都知道市场上有两口子打架、鲐鱼贼便宜这事儿了,比4G都快。 这可把老张气得够呛。鱼的成色好,本来进价就比老王贵6毛钱,卖8块1斤那是行市价,可现在没法卖了。都是鲐鱼,有5块的谁还买8块的? 假如你是老张,打算怎么办? 小编就此,总结如下三类的答案: 1.彪悍型 打电话,招一众人马前往,持各种冷热兵器,将老王团团围住,抓起某条倒霉鲐鱼,一刀两断,然后告诉老王,若不提价,则如同此鱼。于是,老王痛哭流涕,表示痛改前非,今后一定为市场的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点:效果立竿见影; 缺点:很不利于团结。 2.奉陪型 老王你不是卖5块么,好,我卖4块5,你敢卖4块5,我就敢4块,大不了全当献爱心,谁怕谁啊!赔钱无所谓,不能栽面儿,不然以后还怎么在这个市场上混? 优点:非常有成就感; 缺点:心痛辗转难眠。 3.消极型 维持原价8块不变,有人问,就说老王家那份不新鲜,否则也不会那么便宜,买回去吃了泻肚拉稀,随便买点药也不只鱼钱,还是买我这份吧,新鲜货,刚从海上打的。 优点:可以嘴上痛快; 缺点:不卖还是不卖。 老张的应对 事实上,老张既没有去恐吓和死磕,更没有消极防御,也没有跟着降价,反而把价格提到了十二块一斤,提价后,老张的生意如往常一样,客如云来,为什么呢?老张的鱼是这样卖的: 顾客:“十二块一斤?怎么比别人贵那么多?” 老张:“我这是这个市场的老字号鱼摊,相信您也听说了解过,我这卖全是本地鱼,新鲜,所以就贵。那边有便宜的,五块钱一斤(指指老王那里)”, 顾客:“你这鱼摊早有听说过,看上去确实很新鲜,那就给我来三斤吧”。 老张利用他的口碑:老字号,产品特点:本地鱼,新鲜,这就是他的鱼摊妇孺皆知的概念,当地质好,生长期长,因此海鲜味道也是更美。这就是可以跟人家要十二块钱一斤的理由。 小沈阳说,俺是有身份的人,啥叫有身份的人?就是有身份证的人。 啥是产品的身份证?当然是概念。 老张跟人家说的“本地鲐鱼”就是个妇孺皆知的概念。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外来的鱼虾就不值钱了,本地水质好,生长期长,因此海鲜味道也更鲜美。“本地鲐鱼”说白了就是跟人要12块一斤的理由。 再上升一个层次,就算没有“本地鲐鱼”这个理由,每斤12块照样也能卖得不错。因为,价格往往对购买心理的影响很微妙,两种同类商品价格相差不大时,多数人会选择较便宜的,但是当两者价格差距较大时,高价商品将受到更多关注并购买,尤其是医药保健品、珠宝首饰等。尽管人人都希望“物美价廉”,但事实上,真正深藏在我们内心的那句话是“便宜没好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