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案例给大家,一个养殖户朋友从2015年开始养殖这条大口鲶的,养了两年都很顺利,赚了钱也累积了少量经验,就开始涌生想快点赚钱的念头。 到2017年那时候,要求苗场三月份给他种苗,那时候苗场是不同意的,便跟他讲解三月份不能下苗,因为水温太低容易出现问题并且很难处理的,水温要到25度以上,下苗才合适的,但他一意孤行偏要下苗、强行要下。 苗场也拿他没办法,也只好给他苗种,也跟他协议好如果出现问题概不负责,下苗那时候是三月下旬,下了1万苗种,那时候水温比较低在21度左右。下苗不久苗种便开始出现问题,爆发了小瓜虫病,刚好那个时候天气又不稳定是连绵的阴雨天,更增加了病情的严重性,到最后死亡率很高达到70%--80%,直接经济损失将近一万元左右。这个本该可以避免的损失,就是不听苗场劝告造成的,不过苗场后来还是补了苗种给他。 所以,我们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多听一些经验丰富的师傅说,他们走过的弯路你就不要走,这样子就可以减少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成功概率。 放苗后防治寄生虫方案 鱼苗放苗后2-3星期也是寄生虫感染的高发期,怎么去预防解决这个问题,这里也给大家三点建议: 1. 放苗之前,彻底清塘,晒塘,改善池塘底质,尽量使用像生石灰之类,杀死池塘底部的寄生虫卵,尤其是一些老塘口,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清淤处理或者晒塘; 2. 稳定水质,培水期间,使用一些碳源,氨基酸类或者发酵的玉米粉等肥水产品,把水色培起来,保持水体里面浮游动植物的多样性,这样水体会更稳定,大家记住,水质越瘦越容易长虫,相对肥一点的水体,也是能够有效避免寄生虫的爆发; 3. 放苗之后,头3-5天内服黄芪多糖增强体质;同时内服一些像青蒿,干姜粉类中草药预防寄生虫,放苗的过程中记得使用泼洒姜和聚维酮碘等,保护鱼体表粘液,确保鱼体不被寄生虫感染。有的时候,寄生虫病爆发死鱼后大量使用化学杀虫药,这样会破坏鱼体粘液,也会削弱鱼苗自身的抵抗力,给寄生虫入侵打开突破口,更易大量爆发寄生虫,同时培养寄生虫耐药性,到后期往往是虫病反复。推荐大家使用中药驱虫产品,提前预防! 关于鱼苗期,针对寄生虫尽量把预防工作做好做足,一旦爆发了,肯定是损失惨重的,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鉴别与防治: 鱼类小瓜虫病(白点病) 与嗜酸卵甲藻病(打粉病) 鱼类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白衣病。鱼类寄生嗜酸卵甲藻时为打粉病,又叫白鳞病、卵甲藻病,俗称白衣病。这两种病的临床症状相似,都表现是病鱼体表黏液增多,皮肤和鳍上均出现小白点,低温时节易流行。不易区别,常贻误治疗时机。 白点病 病原体不一样 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小瓜虫,生活周期分为营养期和胞囊期。营养期幼虫钻进鱼的皮肤或鳃内,吸收养料生长发育,同时刺激寄主组织增生,形成一个白色脓泡。 患有打粉病的金鱼在其尾鳍基部常伴有充血的特征 打粉病的病原是嗜酸卵甲藻,适合生活在酸性水质(故名"嗜酸"),体外有一层透明的玻璃纤维壁,体内充满淀粉粒和色素体,中央有一圆形的核。它的成因主要是因为水质酸化。 打粉病 症状不一样 小瓜虫是寄生性原生动物,每年4月~5月、10月~11月、水温为15℃~20℃时是小瓜虫的流行盛期。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几乎能感染所有的淡水鱼类,对体表光滑的无鳞鱼、鳞片不发达的细鳞鱼以及热带鱼类的危害尤其严重。 小瓜虫感染的鱼,在皮肤和鳍上布满了比油菜籽略小的白色点状囊泡,病鱼食欲减退、游动迟缓,有时呆浮水面,有时集群绕池游动。后期白点连成片,严重时病鱼体表似覆盖一层白色薄膜,鳞片脱落,鳍条开裂、腐烂。鳃上黏液增多,鳃小片被破坏,影响呼吸,严重的并发水霉病。这种病的成因大多是因为温差过大所导致。 病鱼的身上一开始会出现少量的零星白点,这种白点一般的不会成片的爆发,而且白点要比打粉病的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病鱼的鱼鳍末端不会出现红血丝和溃烂症状,只有到后期严重时才会大量的爆发白点。 嗜酸卵甲藻感染的鱼,初期在池塘中拥挤成团或在水面上形成1~3个小圈,环游不息,鱼的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白点逐渐蔓延全身至尾柄,且在白点之间有红色斑点,病情严重的鱼体表白点在尾柄、体两侧、头部连接处重叠,全身像涂了一层粉一样,鳞片部分脱落,体表发炎、溃烂。 患病的鱼儿初期身体上的黏液会逐渐的增多,各鳍末端会出现一些似粉状的小白点,并且白点增加的速度极快,就像下雪了一样,随之而来的就是各鳍末端的溃烂和红血丝,这些小白点在鱼体上会成片的增加,就像是在鱼儿的身上涂了一层粉,所以称之为打粉病。 显微镜下的小瓜虫 小瓜虫病的防治 治疗很难,由于外面包被一层较厚的宿主保护层,药物难以渗透,所以很难将它们杀死。 1.小瓜虫惧怕高温,所以升温治疗是最好和最简便的方法。将水温提高,寄生虫会因水温升高而导致其包囊膨胀破裂,自动脱离鱼体。但对反复感染白点病的鱼情效果欠佳,必须同时用药物浸洗或泼洒才能转危为安。 2.发病后,每立方米水体用3~5克石硫合剂(石灰硫磺液,既可熬煮又有市售)和0.2~0.3克90%的敌百虫溶液加水全池泼洒,连用5天,一般施药10天后,病鱼可停止死亡。 3.全池遍洒辣椒和生姜,每亩每米水深用辣椒粉533~800克和生姜100~1500克,(细化分别为0.8-1.2克和1.5-2.2克)。一起加水煮沸30分钟后连渣带汁全池遍洒,每天泼1次,连用2~3次。 4.水族缸中观赏鱼发病,有人试用将粗盐放人水族缸中,加入硫酸铜充分溶解,在充氧的条件下浸洗病鱼5~8分钟,24小时后见体表白点脱落(注意:有些观赏鱼对硫酸铜比较敏感,用前一定要征询专业人员意见)。 5.用4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溶液对鱼体浸洗,3天后再治疗一次,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6.高锰酸钾的治疗,最小治疗浓度是2克/立方米。如果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过多,则需要20克/立方米,使水体变成葡萄酒红色,视水色变淡时即需加药致颜色保持水体葡萄酒红色8小时以上,有人用10克/立方米浓度的高锰酸钾进行短时(20分钟)浸泡治疗小瓜虫病也是有效的。 7.市售专杀小瓜虫药物。目前有厂家己生产出专杀小瓜虫药物,可参考使用。 显微镜下的嗜酸卵甲藻 打粉病的防治 嗜酸性卵甲藻喜欢酸性水质,我们治疗时将水质调节为偏碱水体即可。 1.定期每立方米水体用10~25克生石灰化浆泼洒消毒,控制水体不偏酸性。 2.打粉病发生时,用20~25克生石灰化浆泼洒,连用2~3次,调节池水PH值至8-9左右。 3.将病鱼转到微碱性鱼池内养殖。 4.使用碳酸氢钠(小苏打)每立方米水体用10~25克,把养鱼用水调节成8以上的弱碱性水质,此病就可以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