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底以来,华南地区虾价断崖式下跌着实令业内出其不意,被戏称为“印钞机”的冬棚虾出现历史少有低价。2月20日,广东湛江40支/斤规格冬棚虾塘头价报23元/斤,足比两周前下跌13元/斤。广东珠海、中山、江门、福建漳州等地超低报价更是比比皆是,海南50支/斤规格甚至只有14元/斤。 中国虾价怎么了?一时间猜测无数。事实上,跌价事件仅是多条导火线引爆的一个结果而已,影响更大的是这些导火索意味着对虾(下文均指代南美白对虾)养殖业正在转入一种全新业态。 进口成常态,“洋”对虾年增量203% “大量进口对虾导致国内虾价下滑。”这是坊间认为引起虾价崩盘呼声最高的因素,而几组数据会发现这种呼声着实有一定理由。据海关公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我国对虾进口量19.3万吨,同比增长203%,在进口水产品中位居第一。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消息显示,我国对虾需求缺口超30万吨。而自2013年中国从对虾净出口国变为进口国后,需求缺口正逐步加大,表明进口量只会增多。同时,中国严打水产品走私,走正关渠道的税收优惠,令更多国家乐于向中国出口对虾,如今不止厄瓜多尔、阿根廷、越南等在向中国出口,秘鲁、沙特也正在增量。 “洋”对虾影响国内市场的关键在于性价比的优势。以厄瓜多尔为例,同样40-50支/斤规格对虾,其不仅价格比国内更低而且品质往往更好,相比之下,加工厂无疑更愿意收购进口对虾,这便对海南、广东湛江等以原料虾为主的产区影响巨大。而这也解释了为何当地养殖户总会抱怨,整日听闻对虾需求大,但自己的虾却没人收。 养成率提高,华南对虾供大过于求 把视线拉回国内。区别于海南、湛江,在华南多数以塘头活虾交易为主的产区,养虾成功率较往年同期提高这一令人欣喜的消息,反却成为了今年虾价滑坡的推手之一。 在冬棚虾价格暴跌的这段时间里,记者了解到,今年广东江门大鳌镇冬棚虾亩产基本达600-700斤,比去年提高至少150-200斤,福建漳州漳浦县有养殖户冬棚虾100天长到30支/斤,13亩地抓虾1.4万斤,这样的案例有很多。而鉴于往年冬棚虾行情好,养殖户很少错峰出虾,使得今年年初短期内大量冬棚虾上市,冲垮市场。 另外,北方工厂化对虾养殖成功率的提高也在间接压低华南虾价。一般来说,每年秋冬季是北方虾中南下收虾最集中的时段,而现在反季节工厂化车间虾产量的提高,使得本地虾就可以满足当地秋冬消费。唐山养殖户毕海燕这样表示,春节前自己车间的虾卖38元/斤,价格基本没有波动。 冬棚虾养成率提高、北运虾需求减少、再加上进口虾冲击,多重因素导致今年年初华南对虾供大大过于求,二者之间的巨大差距,令虾价瞬间崩盘。 消费端剧变,对虾也将成微利养殖 有人不禁会问,无论是进口虾还是国产虾,供应量再怎样堆叠,国内庞大的需求市场不足以解决虾价低的问题么?答案是,并不能。而且,恰恰是如今对虾消费端已与过去大不相同,才给对虾跌价再添一把火。 一方面是消费群体的改变,另一方面是消费水平的下降。眼下,在现今中国的消费结构中,中产阶级消费正在崛起,这部分群体消费的特点是高级、方便、快捷,农贸市场鲜活对虾并不是他们的消费目标,他们更倾向于品质虾仁、大规格冻虾、对虾微波食品等等,显然,进口对虾更符合他们的口味。 而以往那部分消费鲜活对虾的人,却因为消费水平下降,对国产的高价对虾望而却步,购买小规格低价对虾就可以满足家庭一日三餐的饮食需求。长此以往,对虾这样的特种水产品在这部分群体的消费观里慢慢变得和常规的大宗淡水鱼并无二致,只是价格稍微贵了一点,但是并不妨碍消费。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眼下虾价迟迟不见起色,但相比很多水产品,养虾仍有钱可赚。只是从这次对虾跌价事件里,广大虾农需要看清一个信号,今后养虾只有两个方向,一是养高品质大规格,和进口虾竞争高端市场,二是接受对虾和大宗水产品一样的事实,走微利市场。总而言之,曾经养虾“一夜暴富”的传奇,如今已是过去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