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大话水产 查看内容

8天近16亿尾大黄鱼苗倒入大海!140多家苗场自发签订放生协议,能否扭转烂市?

来源: 农财宝典水产版| 2019-3-27 13:11
“大黄鱼鱼苗放生啦!”宁德140多家大黄鱼育苗场自发组织签订鱼苗放流协议,3月18日开始,一家接一家育苗场放流40%的大黄鱼苗,从放流霞浦县北壁乡盘前村到霞浦溪南七星再到三都镇白基鸾等地,前后历时8天,共放流近16亿尾,截至3月25日,仅剩少数几家未放流。

据了解,今年大黄鱼鱼苗成活率较高,育苗量近40亿尾,远高于去年(20亿尾左右)。加上今年大黄鱼鱼价持续低迷,养殖户放苗积极性低,以及可能因海上综合整治导致养殖量减少。育苗界结合往年经验推算,今年如果按正常程序销售,鱼苗极大概率会出现烂市。因此由几家大型育苗企业牵头组织集体签订鱼苗放流协议,大部分育苗场赞同,也有少部分育苗场不同意此方案。特别是大约10家做按订单生产的岱衢族大黄鱼育苗场不愿意签订合同。由于岱衢族苗价贵(0.16元/尾左右),又是签了订单合同的,而且普通大黄鱼苗价格低对他们影响并不大。如果按40%的放生比例,对于岱衢族育苗场来说不公平,如果不签放生合同,其他的育苗场也会有意见。最后经过谈判一些签了订单的通过补贴给组织部分费用(有30万也有50万,按苗量等实际情况来定),保住了鱼苗。同时,也有一部分岱衢族育苗场没有订单合同碍于压力也已签订协议。


这算是近年来水产界发生的一件特别的大事件,看似无政府无组织但又高效有条理的完成了这样一件高难度的事情。从协议签订到鱼苗放生,所需经费从何而来,如何快速建立组织高效执行,如何平衡各家苗场利益,如何让强烈反对的“钉子户”签订合同,放生后如何确保有人偷捞,如何确保苗场签约后就一定履行等难题重重。据了解,“借助政府力量完成签约,偷捞鱼苗罚款10万-20万(据知情人士说),计划留约2000万尾(据知情人士说)鱼苗日后出售补足经费”等方式,基本保障了这次整个放生方案的有效性。

这也是行业内首次通过集体签订协议放生,可以说是一次为了扭转种苗烂市的无奈举措,也是一次积极探索大黄鱼种苗良性发展的举措,或许也是一次激发种苗行业变革的契机。当然,行业中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记者进行多方采访,希望给行业提供一个相对多元客观的全方位视角,最重要的是引发业内人士探讨,也希望业内能够达成一些良好共识,为大黄鱼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媒体的一份力量。


育苗场集体放流40%鱼苗,对整个行业利大于弊

此次事件的主角无疑是各大育苗场,对他们来说,放流意味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资金培育的鱼苗付之东流,鱼苗损失40%固然可惜,但不放流极大概率会烂市已成共识,因此大部分苗场都积极配合。业内人士预测中后期苗价大概率会超过0.2元/尾,如果像去年那样升温,苗损耗会剧增,到时苗价可能还会飙升。因此放流对大部分养殖户来说利大于弊。但对于有订单的岱衢族育苗场来说,苗是定价定量的,苗价飙升对他们来说利益不大,对于没有订单的岱衢族来说可能会更加有利,岱衢族苗也许会因为本地大黄鱼苗价格飙升而水涨船高。整体来说,对整个育苗界来说这件事利大于弊。这个过程最难的还是如何保证放流过程公平公正公开,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质疑虽然放苗量称达到14-16亿尾左右,但实际可能只有10亿尾左右。

除了育苗场,大黄鱼养殖户则是此次事件中利益最相关的群体。从短期来看,放生导致苗价升高导致养殖户养殖成本增加,不少养殖户担心育苗场会借此机会随意抬高苗价,一些比较极端的养殖户认为这件事是育苗界的结盟垄断行为的表现,以后买苗就只能任苗场宰割。况且现阶段鱼价低迷(1斤/尾12.6元/斤左右),养殖亏本的情况下还要买高价苗,有些养殖户心理可能不太能接受。但从整个养殖周期来看,如果不放生鱼苗,育苗场会想办法消化掉(低价贱卖加上自己养殖),会导致养殖量会大增。因此放掉40%的鱼苗会减少这批大黄鱼的整体养殖产量,影响供求关系,有利于提高鱼价,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养殖户是利大于弊的。但因为这个反馈周期更久不确定性因素更大,而苗价上涨却是短期的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可以预测接下来抱怨苗价过高的养殖户将大有人在。

对于流通商来说,产量减少鱼价大概率升高,流通才能保证一定的利润空间,因此也是利大于弊。而不会像今年的鱼价持续低迷,为了保证市场份额严重挤压利润空间。


业内专家考虑更加长远,粗放放流存在隐患

除了育苗场、养殖户还有协会人士以及业内专家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们由于利益关系不大,相对能够站在更加中立客观的从利于整个产业长久发展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多数人认为这件事群策群力发挥集体的力量是件好事,但这样做也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不是长久之计。建议今后从长计议,应事前规划,发动政府、协会监管的力量,通过发放育苗许可证、育苗量数额限制等方式来平衡鱼苗市场的供求关系,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同时,业内一些育苗专家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此次放流是民间自发组织,很多细节不符合放流标准,如这次放流的苗没有经过海洋权威部门检测,更没有严格根据时间、地点、海域饵料丰度来确定放流的鱼苗量。而且这次放流中有岱衢族大黄鱼苗放到宁德海域中,对宁德大黄鱼种质的纯正性有影响,会对以后科研研究以及选育工作等带来负面影响。


市场供求关系难平衡,协会献计助推产业发展

关于如何平衡供求关系是个各行各业的痛点,农产品尤为明显,由于信息不对称,从业人员缺乏理性等因素,农产品烂市案例数不胜数。若完全放任市场自行调节,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等现象难以避免。如果政府或协会实行计划经济,则可能出现效率低下、内部腐败、产业退步等问题。由此看来,市场经济与计划管制应该协同发展,一方面,通过政府树立规则,加强监管,提高从业门槛,减少无序竞争。如发放育苗许可证,关键是发许可证如何设定标准,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集体信服,而不是靠利益输送,靠关系等获取。另一方面,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力量,自由竞争,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对于如何促进大黄鱼产业健康发展,宁德大黄鱼协会提出以下3点建议:

1、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国家大黄鱼重点实验室、企业等多放优质苗,检测不过关的不仅不能放,要进行销毁。

2、加强对育苗场的监管,没有资质的企业及个人不准育苗。

3、市政府要授权大黄鱼协会从源头一条龙管理,每年预测需求量,要求各企业限量育苗,协会统筹买、卖价格及市场。这样才能做到有序发展,保证优质优价,做到育苗有钱赚,养殖有保证,真正杜绝劣质、药残苗的无序竞争,保证大黄鱼产业的健康发展。

行情时有波动,价格仅供参考

收藏

已有66 人点赞

  • 游客822

    游客822

  • 游客519

    游客519

  • 游客805

    游客805

  • 游客63

    游客63

  • 游客823

    游客823

  • 游客552

    游客552

  • 游客507

    游客507

  • 游客692

    游客692

  • 游客936

    游客936

  • 游客85

    游客85

  • 游客529

    游客529

  • 游客583

    游客583

  • 游客847

    游客847

  • 游客78

    游客78

  • 游客995

    游客995

  • 游客736

    游客736

  • 游客625

    游客625

  • 游客712

    游客712

  • 游客235

    游客235

  • 游客478

    游客478

  • 游客165

    游客165

  • 游客557

    游客557

  • 游客258

    游客258

  • 游客593

    游客593

通心粉二维码

最新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