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离不开水"、"鱼水情深",说明水对养鱼的重要性,因此,池塘养鱼,其水体生态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食用鱼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而,除了池塘养鱼需要很多条件的具备才可行以外,但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为其先决条件。 1.位置 池塘应尽量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进行建设。临近公路,便于苗种、饲料、成鱼运输。最好利用成片地块规划,实行鱼池、道路、桥梁、进排水系统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综合建设,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 2.面积 养鱼池塘面积大小不限。较适宜的面积应该是:成鱼池15至20亩;水花鱼苗池1至2亩;苗种池2至3亩。过小,水体受风面小,水中溶氧少,水质不易稳定;过大,容易产生鱼类栖息、摄食不匀,给投饵、管理、捕捞带来诸多不便。 3.形状 鱼池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宜,长宽比为3:1。东西走向,向阳开阔为好。这样的鱼池光照时间长,有利于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池坎以条石砌做立坎为好,斜(坡)坎也可以,池内坡比以1:2或1:2.5为宜,池底平坦,不凹凸不平,同时池底要形成"一面斜"的形式,要向排水口方向倾斜,以便排水捕鱼,拉网操作。 4.水源 进行高密度养殖的池塘需要有充足的水源及良好的水质,水源应可靠、充足,旱时能供水、涝时不受淹。因此鱼池要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周围没有污染,水质符合国家池塘养鱼用水标准。同时要建设完善的进排水系统,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分别建好进水渠道和排水设施,做到灌得进,排得出,水质清新,旱涝保收。 5.水质 ⑴ 悬浮物质:人为造成的悬浮物含量不得超过10毫克/升。含有大量悬浮物质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渔业水域,并不得影响水生经济动植物的生活条件。 ⑵ 色、嗅、味:不得呈现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所特有的颜色、异味嗅味,不得使鱼、虾、贝、藻类带有异色、异嗅、异味。 ⑶ 漂浮物质:水面不得出现明显的油膜和浮沫。 ⑷ PH值:淡水PH 6.5~8.5,海水PH7.0~8.5。 ⑸ 生化需氧量: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渔业水域后(5天,20℃),所引起的需氧量不得超过5毫克/升,冰封期不超过3毫克/升。 ⑹ 溶解氧:24小时中16小时以上,氧气必须大于5毫克/升,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毫克/升,东北地区冰封期不得低于4毫克/升。 ⑺ 有毒物质:包括11种无机元素、42种有机化合物及农药的最高允许浓度。 ⑻ 病原体:含有病原体的工业废水和医疗等部门的污水,必须经处理和严格消毒,彻底消灭病原体后,方准排入渔业水域。 6.水深 科学地确定鱼池深度标准,对新建鱼池来说,将会节约大量经费和劳动力。鱼池水深以2.5米左右为宜,有条件的可保持3米。 据测算,水深1米的亩产量可达300公斤以上;2米的亩产量可达700公斤以上;2.5~3米的亩产量可达1000公斤以上。水深超过3米的鱼亩产量不再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 白遗胜等人经过多年的研究,指出“太深的池塘下层长期缺氧,水体生产力甚微或完全没有。适合的水深为二米左右”。顾轶凡等也认为:池塘水深3.5米是适当的(1960年),但从生产实践看氧气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一客观事实可以充分说明:池塘水深2米到2.5米就可以形成高产生态环境。 池水过浅,水温、水质不稳定,单位载鱼量过大;超过3米,一方面增加鱼池开挖难度,增加成本,另一方面,水位过深时,底层光线极弱,溶氧极少,不利于底栖生物的繁殖,也会引发有机物缺氧分解,产生有毒物质,不利于鱼的生长。 鱼池水色是由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决定的,水色间接地反映了鱼池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鱼池的水色通常需保持“肥、活、嫩、爽”状态,透明度保持在25~40厘米,pH值在6.5~8.5为宜。 8.土质 池底土质应该选择保水力强,不过分渗漏的为宜。鱼池的土质以粘壤土为好,这种土质保水保肥性能较好。 池底淤泥不能过多(但也必须要有淤泥),老的精养鱼池,淤泥深度超过20厘米的,每年或每两年应结合鱼池整修时,清除过多的淤泥,减少池底的有机物。 一般精养鱼池养鱼一年后,淤泥要增加10厘米以上,这些淤泥含有大量的残饵及鱼的粪便等有机质。因此要在商品鱼起捕后,用机械或人力将过多的淤泥清除掉。清除出的污泥可以用来肥田,种植饲草。 9.溶解氧 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条件,而且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还是鱼类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各种养殖对象都有不同的窒息点,水中溶解氧对鱼类的摄食强度、能量代谢、饵料系数都有直接影响。 经常保持高氧量的优良生态环境,是提高水体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溶解氧饱和度在百分之百以上时,鱼类摄食最旺盛,新陈代谢最快。 据白遗胜等测定,水中溶解氧在每升4-8毫克/升时,白鲢每尾月增重0.34斤(170克),当鱼类经常浮头,溶解氧长期下降至每升2毫克/升时,白鲢五十天每尾平均只增长0.07斤(35克)。 鲤鱼在水温24.0C时,溶解氧5毫克/升以下摄食量明减少;4毫克/升减少13%;3毫克/升减少36%;2毫克/升减少54%;1毫克/升停止进食。草鱼在溶解氧高于5毫克/升的水中,增重0.5公斤草鱼需25公斤旱草;而低于3毫克/升的水中,增重0.5公斤需要40公斤旱草。 10.增氧与池塘载鱼量的关系 在相似的养殖条件下,使用增氧机强化增氧的鱼池比对照池可净增产13.8~14.4%,使用增氧机所增加的成本不到因溶氧不足而消耗饲料费用的5%。 无增氧机鱼产量的极限值为:亩产500~600公斤,一般250~400公斤。 高产塘配备增氧机的标准为: 亩产500~600公斤每亩配备叶轮式增氧机0.15~0.25千瓦; 亩产750~1000公斤每亩配备叶轮式增氧机0.25~0.33千; 亩产1000公斤以上每亩配备叶轮式增氧机0.33~0.5千瓦。 开动增氧机可增加浮游生物3.7~26倍,绿藻、隐藻、纤毛虫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增氧机运转,可能斤鱼电费成本提高了,但亩效益也会增加并且成倍的增值,高投入高产出也一样能创造高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