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经过一个漫长而炎热的夏季,就要步入夏秋季节转换的9月了,这一时期昼夜温差加大,养殖水体的载鱼量、投喂量达到全年的高峰,对大多数水产养殖品种的生长和摄食较为有利,养殖对象生长迅速。但与此同时水产养殖也面临池塘水质老化、藻类大量繁殖等问题,这些易导致水生动物多种疾病的发生。9月份,要重点关注以下水生动物疾病。 一、病情预测 鱼类疾病 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可感染多数淡水鱼类,具有病程急、死亡率高等特点,特别是水温持续在28℃以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在25℃以上时发病率高,该病可通过病鱼、病菌污染饵料、用具以及水源等途径传播,鸟类捕食病鱼也可造成疾病在不同养殖池间传播,全国各淡水养鱼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2、鲤浮肿病:主要危害鲤和锦鲤,发病水温为7℃~28℃,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等特点。病鱼的临床症状为昏睡、凹眼、烂鳃、皮肤溃烂等,与锦鲤疱疹病毒病症状相似。各鲤和锦鲤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3、细菌性肠炎病:是草鱼、青鱼的高发病,从鱼种至成鱼都可发病,鲤、鳙也有少量发生该病。水温在18℃以上病情开始流行,25℃~30℃是流行高峰期,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造成的死亡率较高。各草鱼、青鱼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4、鮰类肠败血症:由鮰爱德华菌感染鮰科鱼类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病对象为斑点叉尾鮰,因鮰鱼规格和个体免疫力等差异,该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形式。急性型死亡率高,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头穿孔”。该病从苗种到成鱼均可发生,流行时间长,发病水温为24℃~28℃。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鮰鱼主产区需重点防控。 5、车轮虫病:是由大量、多种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皮肤或鳃部引发的疾病,主要有显著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等,是我国养鱼生产中比较流行和危害较大的一种寄生虫病,全国各地的养鱼区均有发生,在连续阴雨天气要尤为关注该病的暴发。 6、锚头鳋病:对各龄淡水鱼类都可造成危害,尤以对种鱼危害最大,水温在12℃~33℃期间锚头鳋大量繁殖,并引发疾病,全国各地均可流行,其中以广东、广西和福建较为严重。 虾类疾病 1、白斑综合征:一般水温在18℃~30℃时易暴发,主要危害对象为凡纳滨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等,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另外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克氏原螯虾主养区也需要加强对该病的防控。 2、对虾肠道细菌病:由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多发生在溞状幼体Ⅲ期到糠虾幼体Ⅲ期,死亡率较高,患病幼体游动缓慢,趋光性差,严重者下沉水底,大部分死亡,少数幸存者发育为仔虾后才治愈。有时提前从蚤状幼体Ⅱ期就开始发病,也有的在仔虾期仍患病。 蟹类疾病 河蟹肠炎病是河蟹养殖中的常见多发病,尤其在梅雨或高温季节更易发病。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水质恶化,底质败坏,投喂的饵料不新鲜等造成。各河蟹养殖地区均需注意防控该病的发生。 贝类疾病 鲍脓疱病是感染弧菌后而引发的一种细菌性肠炎病,发病初期,病鲍行动缓慢,摄食减少,从养成板的背面爬行至养成板表面或养殖池壁。腹足肌肉表面颜色较淡,随病情加重,腹足肌肉颜色变淡发白,出现若干白色点状脓疱,脓疱破裂后形成2mm~5mm深的孔状创面。并有脓液流出,继而创面肌肉溃烂坏死。后期,病鲍停止摄食,腹足肌肉附着力明显减弱且大面积溃疡,最后死亡,死亡率达50%。 1、鳖溃烂病:该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假单胞杆菌和无色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水温20℃以上易发病并流行,温度越高,发病率越高。病鳖体表各处溃烂,并可烂及骨骼,稚鳖至亲鳖均可受害,常引起稚鳖、幼鳖大批死亡。成鳖、亲鳖患病后,往往病程较长。当环境改善、经治疗后,溃烂处可形成结痂并痊愈。该病全国养鳖地区均可发生。 2、鳖肠型出血病:又称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发的疾病,在我国大部分养鳖区普遍流行,具有传染快、来势猛、死亡率高、危害严重等特点。发病的适宜水温为25℃~30℃,我国南方鳖养殖区更要密切关注。 3、鳖腮腺炎病:发病早期,少数鳖背甲上有白斑症状出现,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患病鳖有颈部肿大,全身浮肿,脏器出血等症状。鳖鳃腺炎病是一种传染快、死亡率高的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稚、幼鳖生长期。流行季节为6月~9月。水温在25℃~30℃之间发病最为严重。各养殖区要严加防控。此外,一般养殖的淡水鱼类还需注意防控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和指环虫病等。罗非鱼需注意防控链球菌病和罗湖病毒病。斑点叉尾鮰重点防控鮰类肠败血症。大黄鱼、卵形鲳鲹需重点防控刺激隐核虫病。虾类还需注意防控肠炎病和弧菌病等。 二、防控措施 1、适时调节好水质 可进行换水、加注新水,保持池塘水质良好,溶氧充足。适当使用微生物制剂、水质改良剂等方法调节水质。在我国南方养殖池塘的表层水温仍可达到较高的温度,过高的水温不利于多数养殖品种的生长,需适当加高池塘水位,既可使水温适宜水生动物的生长,也可保持水质的相对稳定。 2、加强对投喂饲料的管理 要保证投喂的饲料新鲜,不变质。在确定好日投饵量后,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鱼类吃食等情况合理安排投喂量,尽量减少残饵产生,鱼病治疗期间适当控制投饵量。 3、科学使用增氧机 通常每天凌晨开启增氧机一段时间,中午再开启2小时~3小时的增氧机,促进水体上下交换,通过增氧机的搅动,使上层溶氧高的水体到达底层,保证整个池塘上下层溶氧的平衡。经常开启增氧机也可打破水体的温度分层现象,使养殖品种处于适温范围内。 4、适当补充营养 高温期是水生动物病害的高发期,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多维、三黄粉、免疫多糖等,以增强水生动物体质,提高抗病力。 重庆市2019年9月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预计我市9月中下旬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易发生水体对流,载鱼量增加,残饵和粪便不断累积,水质易变坏。各养殖场应加强做好水质管理。 一、主养品种病情预测 1、草鱼:易发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重点关注全市2龄草鱼养殖区。 2、鲫鱼:易发细菌性败血症。重点关注全市鲫鱼高密度养殖池塘。 3、鲢、鳙鱼:易发细菌性败血症,当年鱼种易发生鱼鲺病和鲢中华鳋病等。重点关注全市养殖密度大的鲢、鳙鱼养殖池塘。 其他:由于温差起伏大,一些管理不到位的养殖场容易发生缺氧症。 二、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1、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及时捕捞上市。 2.勤开启增氧机,加速氧气溶解在水中,改良水质。 3.鱼菜共生综合种养的精养池塘,在8月底池塘水稻收割后,同年9月将黑麦草种子直接播在种植钵表面,11月首次收割,以后每个月收割一次,黑麦草可作为草鱼青饲料喂养草鱼,循环利用消纳池塘废弃富营养物质,改善水质。 4.根据水质的状况,加注新水或换水改善水质,在水质有老化趋势时,合理使用水质调节剂调节水质。 (二)治疗措施 1、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用含氯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1.0g~1.5g/m3水体;氟苯尼考拌饲投喂,用量5mg~15mg/kg体重,每日1次,连服3天~5天。 2、鱼鲺病、鲢中华鳋病:用90%的晶体敌百虫兑水全池泼洒,浓度0.2g~0.5g/m3水体,每日1次,通过检查寄生在池鱼身上的锚头鳋虫期,根据复发情况决定是否再次用药。 福建9月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9月份正值夏秋交替,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较大,池塘、水库等上下水层对流加大,要特别注意养殖水体中溶解氧、氨氮等指标的变化,做好鱼类缺氧浮头或泛池的防范措施,同时还要继续做好防台风、防洪措施。9月份我省需重点防控以下几种水产养殖动物病害。 一、病情预测 1、草鱼:易发肠炎病、烂鳃病、缺氧等,请闽北、闽西等主养区域重点防控。 2、鳗鲡:易发烂鳃病、肠炎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等,请福清、长乐、长汀、漳平、清流等主养区域重点防控。 3、大黄鱼:易发细菌性溃疡病、白鳃症等,请蕉城、福鼎、霞浦和福安等养殖集中区域重点防控。 4、对虾:易发肝胰腺坏死病、肠炎病、缺氧等,请龙海、漳浦、诏安、厦门等主养区域重点防控。 5、鲍:易发脓疱病、弧菌病、缺氧等,请连江、秀屿、东山、漳浦等主养区域重点防控。 二、重点病害防控措施 1、鱼类细菌性肠炎病 可在饲料中定期拌食三黄粉、大蒜素等来预防。治疗时,最好经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拌饲投喂,应购买国标渔药按说明书规定剂量使用。 2、大黄鱼细菌性溃疡病 ⑴及时驱除鱼体体表上的寄生虫,防止鱼体体表受损后继发感染。 ⑵进行拉网、分选、运输时要小心操作,尽量避免擦伤鱼体。 ⑶投喂优质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多维以提高鱼体免疫力。 3、暴雨后病害防控措施 ⑴坚持巡塘:灾后复产期间,特别要坚持早晚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⑵及时清理:及时清理池塘、养殖网箱等,对于死亡的养殖动物应集中进行填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⑶做好消毒:及时用漂白粉、生石灰等对水体进行消毒,杀灭病原菌; ⑷科学投喂:可在饲料中拌食三黄粉、大蒜素等抗菌中草药,能有效预防因病菌引起的肠炎病。同时,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免疫多糖等,以增强鱼体体质。 ⑸加强疫病监测:加大监测力度,若发现疫情,通过规定程序及时上报。 海南省水产养殖2019年9月份病害预测预报情况 9月份,随着天气变化,我省养殖水体平均温度将低于30℃。受雷雨和台风天气影响,养殖水体环境易发生变化,适宜细菌、病毒等病原生长繁殖,容易引发养殖病害。广大养殖户应加强养殖管理,积极做好养殖病害的预防工作。 一、预测预报 (一)罗非鱼易发生链球菌病、弧菌病、缺氧症和寄生虫病。重点关注海口三江、文昌、琼海、定安等罗非鱼养殖密集区域。 (二)对虾易发生桃拉综合征、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虾肝肠胞虫病等。重点关注文昌、琼海、儋州、澄迈和东方等对虾养殖区域。 (三)石斑鱼易发生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弧菌引起的烂身病、细菌性肠炎病和寄生虫病等。重点关注文昌、万宁、澄迈、三亚等石斑鱼养殖密集区域。 (四)卵形鲳鲹(金鲳鱼)易发生刺激隐核虫病和细菌性疾病等。重点关注临高、澄迈、昌江和三亚深水网箱养殖密集区域。 二、防控措施 针对以上病害,广大养殖户应适时采取积极防治措施,确保水产养殖健康发展,有效减少病害损失。 (一)罗非鱼病害防控 1、加强苗种检测。选购苗种时,应选购经过检验检疫的苗种,避免苗种携带病原。 2、加强水体监测和水质管理。养殖前,应做好水体消毒等工作,杀灭各种有害病原。定期监测养殖水体情况。及时排换水,排换水时应严格经过过滤、沉淀、消毒以及爆气;定期用生石灰、二氧化氯、碘制剂等进行消毒;使用微生物制剂调理水质,多开增氧机,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浓度,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 3、增强抗病力。使用多维、中草药以及投喂维生素C、E和免疫多糖类物质,增强罗非鱼的抗病力。 4、科学用药。发病要及时联系当地病害技术人员,科学合理用药,严禁使用违禁药物。 (二)对虾病毒性病害和寄生虫病害防控 1、加强苗种检疫和病害监测,发现病死虾,及早清除; 2、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水质和藻相稳定;可以使用强氧化剂(二氧化氯、碘制剂)对水体进行消毒;然后泼洒复合微生物改善水体环境,多开增氧机,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 3、投喂维生素C、E和免疫多糖类物质,增强虾体免疫力; 4、防控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重在预防,提倡鱼虾混养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三)石斑鱼病毒性病害防控 石斑鱼病毒性病害和微孢子虫病害,目前没有有效治疗措施,主要以预防为主。 1、加强苗种检验检疫和养殖过程中病害监测,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大面积传播; 2、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调节水质;多开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充足; 3、适当降低养殖密度,提倡鱼虾混养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四)网箱养殖鱼类细菌性病害防控 1、海区网箱养殖易受海水水质变化影响,应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合理设置网箱,保持水流通畅; 2、若遇到阴雨天和闷热天气,水质变化时,应将网箱移动到海水交换量大、水体环境相对稳定的区域进行养殖,尽量少投喂,避免残饵过多污染水质; 3、定期清洗网箱,保持网箱清洁和水流交换畅通; 4、发现死鱼要及时有效处理,防止病害扩散蔓延。一旦发生病害,应尽快组织病害防治员深入调查,确定病原,科学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