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根据长沙市不同养殖模式,全年对全市19个测报点48555亩养殖水面进行水产病害监测,主要是在4-11月进行,监测面积占养殖水面的7%,监测14个主要养殖水产养殖品种(包括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鳊鱼、翘嘴红鲌、鳖、锦鲤等)。通过镜检和目测检查将病源体分为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和其它(不能确定病源者)五大类。对长沙地区主要水产养殖对象疾病发生、流行的特点和重大疫情的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 1、病原及感染对象 2018年4月到11月对9个养殖品种进行检测,共监测到养殖鱼类疾病14种,其中,病毒病1种,细菌病5种,真菌病1种,寄生虫病4种,其另有病因不明疾病3种。主要病害有: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打印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等细菌性鱼病,草鱼出血病等病毒性鱼病,水霉病等真菌性鱼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中华鳋病、鱼虱病等寄生虫性鱼病,缺氧症等非病原性鱼病,鳖红底板病、锦鲤烂鳃病等。主要养殖品种草鱼、鲢鳙鱼病害发生情况如表1: 表1:2018年主要养殖鱼类病害表 2、主要养殖品种情况 2.1 草鱼 从图2图3可知,草鱼4-11月都有病害发生,五月份、七月份和八月份的发病率最高分别为4.8%、4.2%和4.5%。草鱼死亡率五月份为最高,达0.63%。其次为八月份和九月份,分别为0.61%和0.59%,其他月份的死亡率较低。从图4可知,草鱼以五月份、六月份和八月份的发病面积达最高分别为137hm2、133hm2和129hm2。死亡数量以八月份为最高,多达5306位(见图5)。夏季是草鱼鱼病的高发季节,也是其死亡量最大的季节。 图2草鱼4-11月份发病率 图3草鱼4-11月份死亡率 图4草鱼发病面积 图5草鱼死亡数量 2.2 鲢鳙鱼 从图6图7可知,鲢鳙鱼4-11月都有病害发生,四月份、五月份和八月份的发病率最高分别为7.2%、5.4%和4.5%。鲢鳙鱼死亡率也是四月份、五月份和八月份为高,分别为0.07%、0.12%和0.27%,其他月份的死亡率较低。从图8图9可知,鲢鳙以五月份、七月份和八月份的发病面积达最高分别为152hm2、110hm2和128hm2。夏季同样是雄鲢鱼鱼病的高发季节。 图6鲢鳙鱼发病率 图7鲢鳙鱼死亡率 图8鲢鳙鱼发病面积 图9鲢鳙鱼死亡尾数 3、疾病发生原因分析 从2018年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情况看,全市鱼类主要病害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症状,直接影响了鱼类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3.1 忽视整体水质环境,池塘消毒清理不彻底 3.2 预防意识淡薄,防范措施不够 3.3 养殖方法不科学,管理措施不完善 二是网箱养鱼:由于设置在大水体中且鱼群密度很高,因此预防不能照搬池塘养鱼的方法,如不宜使用全箱泼洒等方法。有些渔民没有合理地配制饵料,没有适当地投饵,以致引起鱼的营养缺乏症或因饵料不足使鱼体消瘦,发生鱼病; 三是稻田养鱼:不注意控制用药剂量,过量使用敌百虫、杀虫脒,从而导致鱼类死亡。 4、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和对策 4.1 细菌性肠炎病 细菌性肠炎病是一种细菌病,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等。一直以为是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鱼病之一,我国各养殖地区均有发生。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体色发黑,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摄食。病情较重的,腹部膨大,两侧有红斑,肛门常红肿外突,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或血脓从肛门流出。该病可危害多种淡水鱼类,草鱼、青鱼最易发病。流行水温18-30℃。草鱼、青鱼流行时间为4-10月份,常表现为两个流行高峰:1龄以上草鱼、青鱼发病多在5-6月份,甚至提前到4月份;当年草鱼种大多在7-9月份发病。水温在18℃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水温为25-30℃。常和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并发。 防治对策 一是彻底清塘,保持水质清洁。严格执行“四消四定”(苗种消毒、饵料消毒、工具消毒、食场消毒及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措施;鱼种放养前用8-10mg/L浓度的漂白粉浸泡15-30min;发病季节,每隔15d,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在食场周围泼洒消毒;或用用浓度为1mg/L的漂白粉或20-30mg/L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池水,可控制此病发生。 二是正确用药,按时按量用药。每千克鱼每天用大蒜(用时捣烂)5g或大蒜素0.02g、食盐0.5g,拌饲料分上、下午两次投喂,连喂3d;每千克鱼每天用干的地锦草、马齿苋、铁苋菜或辣蓼(合用或单用均可)各5g(打成粉)、食盐0.5g,拌饲料分上、下午两次投喂,连喂3d。如用新鲜的,则地锦草、马齿苋为25g,铁苋菜、辣蓼为20g;每千克鱼每天用干的穿心莲20g或新鲜的穿心莲30g,打成浆,再加盐0.5g,拌饲料分上、下午两次投喂,连喂3d;投喂磺胺-2,6-二甲氧嘧啶药饵,每千克鱼重第一天用药100mg,第二天起每天50mg,连喂1周。 4.2 赤皮病 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瘟、擦皮瘟等。该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多发生于2-3龄大鱼,当年鱼也可发生,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并发症。一年四季都有流行,但是以水温25-30℃时为流行盛期。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衰弱、离群独游于水面。体表局部或大面积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鳍充血,尾部烂掉,形成“蛀鳍”。鱼的上下鄂及鳃盖部分充血,呈块状红斑。有时鳃盖烂去一块,呈小圆窗状,出现“开天窗”。在鳞片脱离和鳍条腐烂处往往出现水霉寄生,加重病势。发病几天后就会死亡。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杆状,无芽孢,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发病往往与鱼体受伤有关,是条件致病菌。 防治对策 一、预防方法: a.鱼种放养时,每立方水用5-10克漂白粉浸洗半个小时左右。 b.含氯石灰(漂白粉),或20%二氯异氰脲酸钠,或30%三氯异氰脲酸粉,或8%二氧化氯,一次量,每1吨水体,1-1.5g、或0.3-0.6g、或0.2-0.5g,或0.1-0.3g,疾病流行季节,全池泼洒,15天1次。 c.8%溴氯海因,一次量,每1吨水体,0.2-0.3g,疾病流行季节,全池泼洒,15天1次。 d.10%聚维酮碘溶液,一次量,每1吨水体0.5-1ml,疾病流行季节,全池泼洒15天1次。 e.五倍子,一次量,每1吨水体,4g,将五倍子磨碎后用开水浸泡,疾病流行季节,全池泼洒,15天1次。 二、治疗方法 a.内服抗菌素,外用每立方水1克漂白粉全池遍洒; b.氟甲喹,一次量,每1kg体重,30mg,或10mg,或30mg,拌饲投喂,1天1次,连用3-5天; c.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一次量每1kg体重均为5-15mg,拌饲投喂1天1次,连用3-5天; d.复方新诺明,一次量每1kg体重,50mg,拌饲投喂1天1次,连用5天,首次用量加倍; e.磺胺间甲氧嘧啶,一次量每1kg体重,2-4g,拌饲投喂1天1次连用3-5天首次量加倍; 4.3 草鱼出血病 草鱼出血病是草鱼种饲养阶段危害最大的传染性疾病,通常在水温25-30℃时发病,是鱼种培育阶段一种广泛流行、危害较大的病毒性鱼病,流行季节长、发病率高,容易造成大批草鱼鱼种的死亡。此病在我国多数省、市都有流行。草鱼、青鱼都可发病,但主要危害草鱼,每年6-9月是主要流行季节,水温一般在27°C以上最为流行,8月为流行高峰,水温降至25°C以下,病情就逐渐消失。一旦鱼体患了出血病,尽管给药洽疗收效也不高,所以做好預防工作,加强饲养管理,减少诱发因素,一旦发病,应控制疾病蔓延。 防治对策 (1)利用生石灰、硫酸铜、漂白粉预防。放养前,清除池底的淤泥,使用生石灰进行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条件允许可干塘曝晒半个月为佳。也可按每667m2水深lm用生石灰25kg化浆全池泼洒,再用硫酸铜400g溶解后泼洒,每20天轮换用药1次,从6月份一直用药到lO月中旬;同时坚持对食场用硫酸、硫酸亚铁合剂挂袋和漂白粉挂篓交替进行消毒。硫酸铜用量为lOOg,硫酸亚铁40g,漂白粉lOOg。每3天为一个周期,隔3天交替消毒1次。 (2)加强检疫,限制运输传染病区的鱼到无病区去,因为流行病的残存者多数是传染源的贮存者。在购置鱼种时,应进行检疫。 (3)加强饲养管理,预防疾病发生。要保证鱼饲新鲜可口,不投腐烂发霉饲料,投饵实行“四定”,确保食场卫生;精养池塘施肥要适度,在发病高峰期要经常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定期施用生石灰,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20克,维持pH值在7以上,同时多用微生物菌调节池塘水质、稳定池塘水质环境抑制病原体的滋生,用有益菌压制有害菌生长和繁殖(复合芽孢杆菌等)。控制投喂量,避免吃料过多诱发的发病严重。 (4)减少应激因素,控制死亡量。很多情况下草鱼属于隐性带毒,可以带毒养殖到出塘。但是当受到强烈应激时,就会诱发草鱼发病且出现大量死亡。加大增氧,特别是阴雨天气,可以避免草鱼感染草鱼出血病时因为缺氧而加重死亡;使用稳水剂,减少水变引起的发病;减少使用药物和拉网,避免应激引起的暴发死亡。 (5)免疫预防。最有效的控制措施是注射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或草鱼出血病活疫苗(GCHV-892株)。采用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腹腔注射进行免疫预防,其免疫保护力可达14个月以上。注射量视鱼体大小而定,鱼种规格6—6.6cm时,每尾注射10-2浓度疫苗0.2ml;20—25cm的,每尾注射量为lml左右。但在使用疫苗前应对当地流行病原株进行鉴别,以免影响疫苗的使用效果,发病期间采用碘伏或碘液与面粉混合拌料投喂对疾病预防和控制有一定的作用,加强疾病的区域防控,对疫区的鱼卵、鱼体及设施彻底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