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游越低的鱼价和越拱越高的猪价,这市场到底怎么了? 最近逛超市,越发觉得荷包里的钱不够用了。前段时间水果飞涨,“水果自由”成了遥不可及的理想。 好不容易等到7月水果丰收跌价,吃上了心心念念的苹果葡萄大西瓜! 万万没有想到,猪肉价格又绝尘而上。自今年四月份以来,猪价经历了疯狂连连涨,批发价上涨了接近50%,白条猪肉价格超过35元/公斤,零售价从12元/斤涨到约35元/斤。 数据来源:农村农业部,中信建投期货 根据国家统计局,8月CPI同比上涨2.8%,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6.7%,影响CPI同比约1.08个百分点。疯狂的猪肉背后是来势汹汹的非洲猪瘟,疫情传播迅速,全国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了38.7%,猪肉产能下降明显。物以稀为贵,可谓是站到了风口,连猪都飞了起来。 一、肉类价格的起飞 中国人对于猪肉可是爱得深沉。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生猪都在中国,中国人吃的肉类中超过60%以上都是猪肉。大文豪苏东坡曾作过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其被贬期间发明的“东坡肉”,至今还很受欢迎。 即使许多科学研究表明猪肉并不健康,其脂肪含量高达27%,长期食用还容易导致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富贵病,还是减肥星人的绊脚石,猪肉依然长期霸占肉类人气榜榜首,肉类花式烹饪榜榜首。 (猪肉的烹饪方式比较多:炒有回锅肉,烧有红烧肉,煮有水煮肉片,蒸有烧白,还有凉拌的蒜泥白肉,涮肉,烤肉,好像怎么吃都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信建投期货 从上图得知,我国最受欢迎的肉类毋庸置疑是猪肉,每年人均消费量约为20千克, 水产品排行老二约为12千克,鸡肉喜提探花约为8千克。 在国家政府扶持下,猪价必然不会长期保持高位。无奈生猪养殖具有周期性,非瘟疫苗还在临床阶段,猪价要降下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作为进化了几亿年的灵长类杂食动物,我们也没有必要死磕在一头猪上。最受欢迎肉类榜还有许多潜力股选手供我们选择:富含肌氨酸的牛肉,蛋白质含量高的鸡肉,脂肪含量不到1.5%的黄金“白肉”鱼肉…不过,当猪价上涨,这些肉类也面临着涨价的命运,因为大家都会去买替代产品。你难道没有发现,楼下小面店不但豌豆杂酱面变贵了,牛肉面和鸡杂米线也偷偷加价。 据农业农村部,我国上半年生猪存栏比去年同期减少约20%,这导致了1000万吨猪肉的空缺,除了加大进口,对替代品的需求量也会大大提升,例如如果用鸡肉代替,这个缺口将需要近90亿只肉鸡来填补。 因此,当猪肉价格冲上云霄,禽类和牛羊肉也是飞在半空中了:截至到9月底,全国白条猪肉批发价35.87元/公斤,比上月环比上涨25.90%,与去年同期的19.99元/公斤比上涨79.4%;9月牛肉、羊肉和白条鸡批发价为每公斤67.12元、66.41元和18.95元,环比分别上涨6.23%、5.07%和9.3%。鸡肉价格受影响上涨幅度较大。 二、水产品的尴尬 这里出现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情况:当其他肉类纷纷跟随猪肉老大共进退一起涨价,人气榜万年老二竟然不为所动。 据对全国80家水产品批发市场成交价格情况监测统计,8月份全国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为23.10元/公斤,环比下降1.96%,同比下降1.01%。另据可对比的47家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成交情况监测统计,2019年8月份全国水产品市场成交量85.02万吨,同比上涨0.07%;成交额182.08亿元,同比下降0.62%。 在猪肉供给严重紧缺的情况下,水产品竟然没有成功上位,价格不升反降,成交量也没有怎么上涨,难道中国人不再爱吃鱼? 古人有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鱼能和熊掌媲美,想必是珍稀肉类,难道已经跌下神坛? 其实,水产品作为榜单第二是名副其实,我国确实是一个吃鱼大国。全球每年消费的水产品超过150万吨,中国人就吃掉了其中的38%。我们一个国家吃掉的水产品,比其他五大洲的总和还要多,江湖地位可见一斑。 水产品包含种类繁多,主要有海水产品(海水鱼、甲壳类和贝类等)和淡水产品(淡水鱼和淡水甲壳类),受欢迎程度也完全不同,珍稀鱼类或者海鲜价格是比较高的。这里我们讨论的是我国消费量较高且受居民喜爱的的淡水鱼,包括鲤鱼和四大家鱼:鲢鱼、鳙鱼、青鱼和草鱼。8月份,淡水产品价格为16.00元/公斤,同比下降2.42%,环比上涨3.02%。细分看来,鲤鱼、草鱼和鲢鱼价格都环比上涨,草鱼批发价涨幅最高,约为5.5%,涨幅较上半年有提升,或多或少还是受了猪价的影响。其他品种变化较小,相比猪肉或其他肉类涨幅都较低。 数据来源:农村农业部,中信建投期货 值得注意的是,吃货们即使热爱吃鱼,并不能说明在猪肉缺口下可以代替猪肉。鱼肉和猪肉在口味和烹饪方法上有着较大差距,突然改变饮食结构是不现实的。试想,如果想吃青椒肉丝但买不到猪肉,那么用鸡肉或者牛肉也可以炒出类似的青椒鸡丝或者青椒牛肉丝,不过用鱼肉… 并且,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方饮食差距较大,临海和内陆地区也完全不同。据统计,热爱吃鱼的海南和福建的人均水产品消耗量大约是每年27千克,而远离海边的甘肃的人均吃鱼量只有不到1千克。因此,水产品不像猪肉或者鸡肉那么普遍受欢迎,分化严重。爱吃鱼的人也许日常饮食中鱼肉丰富而其他肉类少,猪价上涨后对饮食结构也影响不大。对于偏内陆的不爱吃鱼星人,就算猪价或其他肉类价格飙升,也很难把对猪肉的需求迁移到鱼类。 从肉类产量的变化也可以看出端倪。需求带动供给,今年上半年全国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4.3%。根据四川省政府,仅在成都,蛋鸡存栏比6月底增加20.38%,肉禽存栏比6月底增加34.89%,肉兔出栏比6月底增加48.39%,但水产品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0.32%。 综上得出,中国人是爱吃鱼,但鱼肉对于猪肉并未产生较强的替代效应,鱼肉价格因此较为平稳。并且,鱼肉自身没有较大的需求缺口,无法支撑价格上涨。 三、水产养殖——看不到希望? 其实近些年来,水产品价格一直是较为平稳的。面对猪肉的跌宕起伏,鸡肉牛肉的持续走高,为什么鱼肉可以如此接地气? 数据来源:WIND,中信建投期货 主要原因还是鱼的产能增加,供给长期大于需求。另外养殖户和消费者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供需出现不平衡。比如前两年像草鱼鲫鱼这样的主养品种价格不错,养的人多了,到了卖鱼的时候鱼多价贱就很难避免了,养殖户很难收回利润。但最主要的问题是供给增加,有趣是的全国淡水鱼苗种苗数量并没有显著增长,那问题出在哪里了呢?老司机告诉笔者,存活率近几年突飞猛进,几年前鱼苗的存活率仅仅30%,目前能到90%以上。 数据来源:WIND,中信建投期货 其次,近两年,各省为保证水资源安全,纷纷治理水域环境问题,清理整治水面养殖网箱及相关设施成为工作重点部分。有的省市如广西甚至全部拆除养殖网箱,共计至少减少15万吨水产料市场。网箱鱼在短时间内集中上市、对鱼价的冲击很大,往往是从先冲击了局部的鱼价,然后慢慢扩散到更大的范围。现在全国范围内像草鱼这样的大宗鱼价格已经没什么差价了,本地卖的便宜就拉到外地去卖,省内便宜就拉到外省去卖,一来二去,全国鱼价越来越透明。 还有一个原因主要是市场消费环境问题。虽说鱼肉是优质蛋白,营养健康,但相比其他肉类,鱼肉不是家庭烹饪的主要选择。相反,饭店消费的话,鱼肉倒是十分受欢迎。在中央“八项规定”之后,餐饮中从高端的水产品到普通的淡水鱼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水产价格低迷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我国作为一个吃鱼大国,水产养殖市场巨大,只是养殖户需要紧密关注市场,不与消费者脱钩,这样才会减少盲目跟风饲养某个品种的现象,例如之前的“大闸蟹热”、“小龙虾热”,不造成供给过剩和产品贱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