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脂肪肝或脂肪肝病,人类也有脂肪肝这个病,这两种情形似曾相似,说俗一点就是肝脏上面生长有过多的脂肪,更准确地说, 是一种以超过鱼类正常肝脂含量的过量肝脂积累为特征的生理性现象以及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的统称。 根据肝脂肪积累所导致的生理性或病理性后果,鱼类脂肪肝实际上应分为“脂肪肝”和“脂肪肝病”两种含义不同的表述方式。目前鱼类脂肪肝病是人工养殖鱼类中常见的营养性鱼病,或称为富贵病,也是鱼类肝胆病中的病形之一。 一、发病症状 病情较轻时,鱼体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鱼体色、体形等无明显改变,仅食欲不振,游动无力,有时焦燥不安,甚至窜出水面,生长缓慢,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以慢性病存在于鱼体之中会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并且会降低鱼类的免疫能力,并(继)发其它鱼病会造成严重死亡,有时鱼病久治不愈可能就是或忽略了肝胆病症的所在。 黄鳍鲷脂肪肝 解剖发现肝脏颜色发生变化,呈花斑状、土黄色、黄褐色等,胆囊变大且胆汁变黑。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 此外,鱼体抗应激能力很差,当捕捞或运输时,常会引起鱼体全身充血或出血,出水后很快发生死亡,或在运输途中死亡。 河魨脂肪肝 鱼类脂肪肝病,学术上除了认定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引起发病以外,还归列为滥用药物、水体恶化等等为其病因,我们权且当其理论性的东西并无实据。在实践生产中,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和喂料过度(这两点和肝胆综合症病因相同)绝对是主要发病原因,罗列的其它因素可以暂时忽略。 1、鱼类摄食的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和碳水化合物过多。 人为乱用饲料喂鱼,可能导致鱼类摄食的营养中能量蛋白比过高,比如:用鲤鱼(蛋白需求高)料喂团头鲂或草鱼(蛋白质需求低),用鱼苗(水花)、苗种(蛋白需求高)饲料喂成鱼(蛋白质需求低),或者说草食性鱼类需要以植物性蛋白为主的饲料却改喂以动物性蛋白为主的饲料(可以形象比喻为马儿吃肉老虎吃草,不生病才怪),或者饲料配比营养不当或者饲料配方里碳水化合物占比过多,都会引起鱼类生理接受不了。 高蛋白质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代谢。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其主要病变部位是肝脏,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无光泽。 2、投喂饲料过度 每天多次不间断地超量投喂饲料,引起鱼体生长过快,会出现肥胖和肝病。现实生产中,有人平时惰于不喂或者少喂,或者由因行情变好急于上市突然猛喂饲料以图催促鱼儿快长,在这种情形下,除了暴发肠(胃)炎外,也会引发肝胆系列病症。 3、其它因素 另外,理论上还有维生素缺乏、滥用药物、水体恶化、饲料变质和含有有毒物质等等。本文从略。 三、防治措施(鱼类肝胆病症同法) 1、选择信誉好的专业饲料生产厂家配制的饲料,科学投喂,荤素恰当,合理饲养。 2、均衡喂料。全年除了鱼儿低温闭口不吃(多为水温10度以下)外,平时都得按需喂食,不能暴饮暴食,更不能让鱼长期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瘦身鱼例外)。 3、定期或不定期(一周、十天或半月、一月均可)停料一次或一天,或者投喂几天的降低蛋白质含量的饲料,尽量减轻或放缓肝胆解毒的不利负担。 4、以投喂人工饲料或粮食类饲料为主的草食性鱼类(比如草鱼、武昌鱼),定期或不定期(一周、十天或半月、一月均可)兼喂或改喂草料,以满足其天然食性的需求。 5、在平时饲养过程中,保持饵(饲)料新鲜,防止蛋白质变质和脂肪氧化分解,防止饲料受潮发霉。不要长期投喂药饵,不要在饲料中添加对鱼类肝脏有损害的药物,要做到合理用药,少用副作用大和残留高的鱼药。 6、发现鱼类肝脏(胆、脾脏)出现病变时,除了及时加注新水、加开增氧机、使用水体消毒剂等等常规手段外,需内外兼治方可有效,投喂中草药(比如清热解毒的三黄散,可在药房自配煎汁拌料)以及市售治疗肝胆病的专用药物(或者添加有维生素、营养元素)药饵,一般投喂5-7天为一个疗程。 7、草食性鱼类(比如草鱼、武昌鱼)发病时,减少或停止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加(改)投草料,是最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手段。 8、鱼儿发病时,采取饥饿疗法,立即停喂或者减量投喂三至五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