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鱼会浮头,很多人可能有些难以理解。但这样的事情却是在一些地方年年都在发生,而且每年都还会有些养殖户因为大意,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下面就和大家分享在工作中处理类似情况的心得。 冬天鱼浮头的根本原因还是缺氧,那么对于一些养殖密度并不大的鱼塘,也出现这种现象,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出现这种现象的鱼塘,一种情况是大多数水较深;另一种情况是冬天也在投料的养殖塘。 像一些周边植被较多,水又比较深的养鱼塘,平时沉积了很多有机质在水底,因为水比较深,上下水对流不充分,由于水体密度差的原因,很容易形成水温分层,这个时候有机质在水底发酵分解,消耗掉大量的氧气,最后在氧气极低的情况下,适合一些厌氧细菌大量繁殖,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当遇到秋冬等气温突然大副降温时,水温分层被打破,底层缺氧的水体上升,上下水体混合后,水体中的溶氧就会偏低,以及底层的有毒物等此时就会引发鱼冬天也浮头。像今年十一月中旬突然降温的那几天,就不断的有养殖打电话询问怎么解决。 另一种情况就是,一些冬天也在投料的养殖户,没有根据气温的变化调整投喂量,冬天鱼吃料多少受天气影响极大。鱼此时的消化酶活性会降低,当遇到气温突变时,吃食量变化也很大。我在自家阳台上修了一个小水池,放了一些鱼在里面,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当气温稳定时,投喂量会稍大一点,排出的粪便也会多一些。一旦气温突变,即使投了一样多的饲料,很多都仍然漂浮在水面,排便也会相应减少。当我把浮料改成沉料时,就会发现只要一两天,水体就会变混,透明度大副降低。所以此时透明度降低的原因不是因为藻类繁殖起来了,水变肥了透明度低;而是水体中悬浮颗粒多了引起的。这些悬浮的颗粒就是饲料残饵,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往往冬天一些投料的鱼塘浮头,大多就是因为前期,养殖户看到鱼还吃得很好,于是正常投料,但没有根据天气调整投喂量,当过量投喂时间稍长之后,就会出现鱼浮头,或是其他问题。 最近处理了好多家类似的情况,温度过低时,菌种的活性会降低,还是不建议使用微生物制剂之类。如果水温高于15度的地方,建议可使用芽孢原粉分解掉过多有机质,如少量多少次经常使用,即可调节水质,还可以减少疾病,促进鱼生长。当温底过低时,要快速处理,像我们常用的全效底改片,是化学氧化剂,同时也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可以先使用,然后再结合使用增氧剂,较长时间持续增氧,把底部的氧气补足,可快速的处理冬天鱼浮头,或预防处理水体对流引发泛塘的情况。 此外,鱼浮头可能多少还是和密度过大有关系,或是温差致使的水体对流,导致溶氧不够。但有些苗池也出现这种现象,且气温变化副度不大,所以基本可以排除水体溶氧不够导致的缺氧浮头。像淮口的顾老师的鱼塘,当时在电话里说起,我估计可能是有鳃丝的问题,当把病鱼的照片发过来,只看到鲤鱼出问题,我还担心是疱疹病毒。但一考虑到水温,过去暂时还没有在这样的低温下,鲤鱼发生疱疹病毒的案例。虽然前段时间,我还发现了低温下鲫鱼有发生疱疹病毒的案例,而且还做了pcr确诊,但必竞是鲫鱼,品种不一样。所以就建议先用下消毒药,反馈的结果是料台来吃料的鱼增多了,浮头的鱼有所减少。 除了上面顾老板出现这种情况,像在自贡看到的范老板的鱼塘,养殖的黄桑鱼,也是有鳃丝肿胀的情况。当时我在显微镜下看到,鳃小片出现融合,出现棍棒化现象。而引起病变的正是细菌,且大多数情况下是柱状黄杆菌,对于症状较严重的反而不易观察到这个菌。可以选择症状相对较轻的病鱼,在400倍的情况下观察鳃丝,确认是否长有柱状结构的长杆菌。对于鳃丝损害过于严重,还会继发性的感染水霉,所以后续还要进行水霉的治疗。 另外最近好多养观赏鱼的,特别是对于名贵的锦鲤,有时一条就可能成千上万,有时容易把病毒性的鲤浮肿病和杆菌引起的烂鳃混淆,当把病鱼从鱼塘取出,放置新鲜的清洁水暂养一天,如发现鳃丝由暗红变成鲜红,通过凭借经验,基本上就可以认为是细菌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