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大家都明显感觉到草鱼越来越难养了。华中地区小草鱼发病日益严重,平均成活率现在已经降到了6成左右,最低的2成不到。 今年损失更严重,发病高峰季节还没有到,很多池塘的死亡率就超过了30%,一部分养殖户不得不重新投苗。从我们的调查数据看,整体损失不低于10%。 图片1 成堆的药瓶 图片2 夭折的小草鱼 一、导致小草鱼死亡率高的原因很多,高峰期未到就损失惨重,后面不容乐观 为什么这些年湖北小草鱼的成活率持续下降,大部分专家的观点认为有三点:(1)养殖密度持续提高;(2)气候和池塘条件恶化;(3)苗种的抵抗力下降;从这三点来看,今年的鱼病不容乐观。 时间已经进入4月中旬,第一波鱼病已经开始,如何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刻不容缓。 二、预防难,几个共同的现象值得思考 (1)小草鱼老三病的发病高峰为什么总是在每年的4月初到6月中旬,6月中旬之后小草鱼的老三病就很少大规模发生,为什么? (2)一波一波的,每年基本是3-4波,一波比一波严重,而且一波比一波难治疗,为什么? (3)不同的池塘,即使塘口紧挨着塘口,发病的时间也并不是很一致;同一口池塘中,也并不是所有的鱼都同时发病,显微镜检查同一口池塘的鱼,寄生虫都有差异,为什么? (4)虫杀了、毒消了,解毒改底都做了,为什么还是防不住? (5)肝胆综合症?从我们这几年的调查数据看,很少有4-5月份停料治好鱼病的,投饵率低于0.5%的池塘,死亡率反而比1.0-1.5%投饵率的更高,这是什么原因? 三、鱼病防治的三环原理告诉我们,要帮助鱼,打击和控制致病因子 鱼病,不管是预防还是治疗,总体思路都逃不掉三环原理。 图片3 鱼病的三环原理 鱼是否会发病,是水环境、鱼体的抵抗力、病原体三个因素共同做用的结果,而且这三个因素是互相影响的。 导致鱼发病的原因很多,表1列出了一部分,还有很多处理方案基本一样的疾病没有列出来。生产中往往很多种情况同时发生,如果仅仅凭经验,很难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不管是防病还是治病,出发点其实是一样的,帮助鱼,打击和控制致病因子。也就是说,我们要同时考虑鱼体、水体、致病因子三个因素。 我们的鱼有没有问题,我们的水是否正常,致病因子是不是很活跃,下面来逐一分析。 四、池塘有没有死鱼,不能作为鱼是否发病的判断标准 池塘的鱼是否有病,首先涉及到的是判断标准问题,其次才是判断的水平问题。生产中最常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没有死鱼,对不对呢,肯定不对。 就像这次全世界爆发的新冠肺炎,有完全健康的人、隐性感染者、轻度感染者、重症患者、超级重症患者。只有重症患者和超级重症患者会有生命危险,我们能说隐性感染者和轻度感染者没有病吗? 鱼病其实也是这样,会有严重程度上不同。所有的鱼,都具备三道抵抗疾病的防线,只有在三道防线都被攻破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死鱼。 我在5年前就将草鱼烂鳃分成了四个等级,不同级别的治疗方案也完全不同。如何分级、如何检查、如何处理,我会专门写几篇文章与大家一起探讨。 表2 鱼体抵抗疾病的三道防线 今年3月到现在,我们做了大量的检测。车轮虫检出率超过70%,车轮虫病检出率超过40%。鳃丝、肠道、肝脏往往都有程度不同的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的鱼,三道防线都有问题,随着水温继续升高,细菌、寄生虫和真菌的繁殖速度更快,如果我们不及时干预,结果会如何? 五、水是有问题的水,是病害的根源,鱼的地狱 每年的2月-6月中旬,是异常水质出现的高峰期。我们分析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气候,二是这个阶段的池塘水质管理方案。 图6 鄂州长农水质普查(2018年4月) 图7 不同原因导致的浑浊水 每年的4月初到6月中旬,是华中地区的气候变化最剧烈的两个时期之一。早晚温差大,气温日变化超过10度以上是常态,还经常有寒潮光临。 气温剧烈变化对水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晴天升温容易诱发气泡病;降温导致池底有机质大量上浮,容易出现水体缺氧或倒藻。 对病原体的影响,底层有机质和细菌、虫卵、霉菌孢子等一起上浮,为病原体的繁殖、运动、侵入鱼体带来便利。 每年的3月中旬到6月中旬,是病原体的繁殖高峰期,特别是4月中旬到6月中旬。我们监测到的嗜水气单胞菌的数量经常达到5000个/ml以上。6月中旬之后,数量会快速下降。 图8 鳍条蛀蚀 图9 罪魁祸首 对鱼体的影响,一是容易缺氧(往往与存塘量没有直接关系),二是强烈的应激反应,三是病原体入侵更容易。晴天容易爆发气泡病,雨天容易缺氧。 长达3个月的持续影响,对鱼、对水都是严重的考验,加上死亡高峰期到来之前鱼体本身就没有恢复,一旦开始出现死鱼,问题往往就很严重了。 六、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需要同时考虑四个问题 不管是预防还是治疗,都需要同时考虑四个问题:(1)杀灭或控制鱼体内已有的病原体,包括寄生虫、致病细菌、真菌等;(2)控制水体内已有的致病因子(不单纯是细菌、寄生虫);(3)快速恢复并持续维持鱼体的抵抗力;(4)持续控制水体内病原体的繁殖速度,降低应激等非病原性因素的影响。 1、如何控制鱼体内已有的病原体数量,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 对于已经有轻微炎症的鱼(从我们检测的情况看,超过80%的塘口有),必须通过内服抗菌药物来处理,然后再修复抗生素带来的肠道菌群失调。内服抗生素的同时要注意添加肝胰脏修复功能的保健药物。 对于真菌和寄生虫,目前只能通过水体用药来控制。 2、如何减少病原体数量大爆发 截止3月21日,湖北多地实测水温已经连续5天超过18度,我们的技术服务人员在塘头也检测到大量的寄生虫,为此我们在3月21日发布了第一次杀虫杀菌通知。 杀虫杀菌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有效减少后面的疾病发生,我们有两套方案,分别叫两虫两菌方案和三虫三菌方案,主要区别在于第一次杀虫的时间。 两虫两菌方案,需要在水温达到18度左右开始,第1天杀虫,第二天杀菌;间隔10天左右做第二次杀虫、第二次杀菌。 如果水温达到24度以上才开始第一次杀虫,就需要采用三虫三菌方案。第一天杀虫,第二天杀菌;第8天和第15天各杀虫一次,第9天和第16天各杀菌一次。 基于寄生虫的发生规律和这些年的用药经验,第一次杀虫需要同时考虑车轮虫、指环虫、锚头蚤三种虫,最好用几种药物复配,可以找药店咨询;第二次和第三次杀虫只需考虑锚头蚤即可。前提是杀菌之后要做好水质底质调节,否则后面车轮虫指环虫还会多发。 对于水霉和鳃霉,最好用显微镜检查。如果有,可以在每次水质调节之后,使用1-2次治疗真菌病的药物。 3、如何快速恢复并持续续维持鱼体的抵抗能力 提高鱼体的抵抗能力,实际上就是要恢复鱼体抵抗疾病的三道防线。 不管是恢复鱼体表的粘液,还是恢复受损器官,首先需要有一定量的优质蛋白质的补充。这个时候选择饲料至关重要,因为鱼的肠道、肝胰脏等消化器官尚未恢复,普通原料制作的饲料或者高蛋白饲料或者大量投喂,都只会造成消化不良,不仅达不到恢复的目的,反而会加重鱼体的病情。 表3 不同阶段的饲料选择和投喂 4、如何持续控制水体内病原体的繁殖速度,降低缺氧、应激反应等非病原性因素的影响 水体有机质多是很多病原体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加强对有机质的分解和利用。 众多专家的研究和我们这些年的生产数据都证明,定期解毒改底、补肥补菌非常重要,可以有效控制病原体(主要是原生动物、有害细菌、真菌)的繁殖速度,降低鱼发生气泡病、应激反应和缺氧的风险。 对于气泡病,不完全是水质过肥的原因,目前看最有效最容易也最便宜的方案就是晴天中午开增氧机。 七、要想达到预防的效果,有四个地方需要注意 1、方案要对 每个问题都必须考虑,否则功亏一篑。导致小草鱼发病的几个因素从3月初持续到6月中旬,要有定期使用的观念。 2、产品要真 饲料也好,动保产品也好,每个厂家都宣传自己的产品是最好的。特别是动保产品,说明书写得非常完美,什么问题都能搞定,需要大家学会一些简单的鉴别方法。网上很多。 一定要注意,假产品=无效=死鱼损失+心烦+费钱+费力+耽误最佳的预防和治疗时机。 3、剂量要准 水体用药还基本上问题不大,内服药物的用量上,现在还有很多人按饲料算用药量,完全错了。 内服药有没有效果,最重要的就是要在鱼体血液内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不管是杀菌药物还是免疫增强剂,除了药物品质之外,都必须按照存塘吃食鱼的体重来计算用药量。 4、时机要准 不管是饲料还是动保产品,都有最适合使用的时机。不能等到问题严重了再补救。 饲料,一个产品打通关已经被证明是不合适的了。动保产品更是如此,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池塘条件、不同的放养模式和投喂管理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方案自然也不同。 限于文章的篇幅和作者的水平所限,讲了很多问题,同时也留下了很多悬念,我会尽快将没有详细讲清楚的问题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