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开始大规模暴发的黄颡鱼大量死亡的疾病,是继二龄草鱼暴发性死亡、江苏鲫鱼苗种暴发性死亡之后的又一场灾难。称这次鱼病为黄颡鱼鱼瘟也算名副其实了。 ■ 继二龄草鱼暴发性死亡之后的又一场灾难 这次疾病有4个特点:(1)发病范围广,涉及广东、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而且发病时间出奇地一致;(2)发病快,从出现死亡到大批量死亡往往只有3-4天;(3)死亡率高,很多池塘死亡率超过80%;(4)大小不论,死亡规格从30尾/斤的苗种到3-4两/尾的商品鱼都有。 关于这次黄颡鱼暴发性疾病的研究,相关的文章和视频不胜枚举,关于病原体的品种分离和鉴定、病原体感染途径、预防和治疗的措施也非常多,有细菌说,有病毒说,有丝囊霉菌说,还有坏鳃变形虫说,等等,不胜枚举,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在网上搜索并学习。 我有幸指导了一个发病池塘的治疗,效果还可以,下面将方案、结果、过程数据和我个人的一些分析与大家一起分享。 案例背景及处理结果 4月15日晚上,我接到潜江市后湖镇窦老板的电话,反映自己养殖的黄颡鱼苗种(规格20-30尾/斤)大量死亡,并且将网上的一些相关的文章和视频转发给我,而且谈了圈子内一些朋友的黄颡鱼发病情况,希望我能给出一些建议。 在了解了他的池塘发病过程之后,结合一些专家的分析,我初步认定是强应激反应与细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给出了一些建议,还好效果比较明显。 窦老板养殖黄颡鱼已经超过10年,养殖技术在当地属于高手之列。发病的黄颡鱼养殖池塘面积11亩,去年8月10日苗种定塘后养殖到4月10日,一直未发生大量死亡的情况,也未用过任何抗生素。发病时规格在15-30尾/斤,存塘量预估在13000斤左右。 从4月16日开始使用我推荐的方案进行治疗,第二天开始死亡量直线下降,到4月21日减少到每天100斤以内,到4月25日每天死亡20斤左右,4月底死亡基本停止,鱼群摄食也恢复正常。 整个治疗过程超过半个月,我接手后死亡量直线下降,治疗费用在2000元以内,使用的都是非常普通的药物。死亡量3400斤左右,死亡率26%左右。 发病过程、治疗方案及死亡数量变化 发病原因分析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个疾病的全国多地几乎同时暴发,老实说,我不太认同大部分专家的观点,从一开始我就认为是比较常见的病原体与强应激反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理由1:如果是新出现的病原体,必然会有一个发病案例逐渐增多的过程,不可能像今年这样猛然一下子出现。我们最熟悉的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暴发性出血病、斑点叉尾鮰的爱德华氏菌病、黄颡鱼裂头病等,都经历了这样一个发病范围不断扩散的过程。 理由2:该疾病全国的发病时间基本一致(前后差不了几天),都体现出了明显的缺氧(体表发黄)症状,但是很多检测数据显示很多池塘检测水质溶氧超过5mg/L,初期鳃部并无大量的寄生虫或者鳃霉等影响呼吸的病因,属于典型的氧气交换障碍导致的缺氧症状。这一点从我后面检查的近20口鱼塘也得到了验证。 理由3:普遍出现了一个规律,越消毒死亡量越大,越改底死亡量越大,消毒药物和改底药物直接导致黄颡鱼中毒死亡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因为大家用的药并不完全一致,只有一种可能,消毒药物使用后的强应激反应加速了疾病的发生。 至于很多专家从病鱼身体上检测到各种细菌,就认为细菌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我不认同这种判断方法。 我认为细菌感染是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结果,而不是导致发病的唯一原因。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人被烫伤之后,很容易感染各种病菌,这个时候检查病原体肯定有细菌,但是,如果没有伤口,细菌如何感染?或者在烫伤的当时,能检测到病菌吗? 所以我在很多文章后面写了留言,提出了“三个不能”的建议: (1)不能使用强刺激性药物或者主要作用池塘底部的药物,如杀虫药物、各种片剂等等; (2)不能动网,除非一次性卖完,这与草鱼老三病和肝胆综合症完全不同; (3)不能冲新水或者降水。 治疗面临的四个主要困难及解决方案 1、水体杀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频率,我推荐的是比较温和的聚维酮碘,连续使用2-3次,每次间隔一天。这是根据聚维酮碘使用后水体内菌数的变化规律制定的方案。 2、水体内泼洒解毒和抗应激药物的选择问题,这一点至关重要,是提高鱼体自身免疫力的关键工作之一。必须选择质量好的药物,每天一次,连续使用3天。 3、内服抗菌药物的困难,一是药物选择和用量的问题,首先我判断是革兰氏阴性菌(这一点完全是凭经验作出的判断),所以很多药物都可以选择,我直接推荐的恩诺沙星;二是用量问题,因为黄颡鱼发生这个疾病之后,采食量快速下降,药物如何进入鱼体是个大问题,必须沿池塘边投喂药饵; 4、内服抗应激的问题,强应激必然带来粘液和电解质的大量流失,粘液是鱼体抵抗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当然分泌过多也可能阻碍鳃部的氧气交换),鱼体所有的生理活动都必须有能量的支持,所以我坚持必须投料,同时补充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 个人的三点思考 1、要了解养殖对象的生物学习性 水产养殖,不管养什么品种,首先要了解养殖对象的生物学习性,我认为黄颡鱼的三个习性需要重视:(1)黄颡鱼是底层鱼,改底或者使用片剂药物,要看时机,有应激反应时不宜使用;(2)黄颡鱼很懒,不喜欢长途跋涉去抢食,所以食场分布很重要,否则大一点的塘口或者有隐蔽物的塘口,很容易不整齐;(3)黄颡鱼发病后比较容易停食,所以要改善水质,同时需要扩大食场范围,只有让鱼吃到药物,才有挽救的希望。 2、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不能仅仅考虑病原体 我在2007年海大集团海因特10周年庆的技术交流大会上就提出过一个观点(当时主要是讲斑点叉尾鮰的爱德华氏菌病),细菌性疾病的暴发,细菌是罪魁祸首,应激反应是重要的诱发因素。所以,在制定鱼病的预防方案和治疗方案时,都要考虑应激反应对鱼体的影响。 3、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时机和方案选择很重要 整个疾病的发生时间持续了20天,如果在最开始出现死亡的时候及时内服抗生素,或者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改底杀菌,或者早一点沿边投喂药饵,应该可以在5-7天内控制病情。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有些观点不一正确,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