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养殖技术 查看内容

正处鱼类细菌性疾病高发阶段,您得这样应对!

来源: 微信公众号| 2017-2-13 10:56

鱼类细菌性疾病一年中有两个高发阶段,即春季、秋季。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蚕豆开花到大麦黄”和“白露心”。


一、主要原因:

1、春季水温上升有害菌大量繁殖滋生,刚越冬过来的鱼类体质较弱易被感染,尤其是越冬病;水温上升后鱼类寄生虫开始活跃并危害鱼类,直接引起烂鳃病或引起继发性烂鳃病和赤皮病;另外春季为了便于快速提升水温,一般池塘水位较低,相对增加了养殖密度,易引起疾病传染。

2、到了秋季,鱼类的排泄物、残剩饵料等有机质的不断积累,导致水质变坏,加之白露前后昼夜温差大,水温变化较大,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二、应对措施:

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前介入,无病先防,主动积极诊治。

2、保持水质清新,经常换水或注入新水,适当使用生物制剂改水。

3、注重增强鱼体自身的体质,保证投喂新鲜、营养全面的适口优质饲料,并根据水温变化及时调整投饵率。

4、药物防治,定期施药,根据自身养殖塘口往年鱼病流行情况,结合周边地区今年鱼病流行趋势,有针对性的全池泼洒药物或投喂药饵。

5、坚持早晚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预防浮头和泛塘;做到及时发现,准确诊断,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治疗。

6、投喂饵料时应注意观察,发现鱼类摄食异常或有离群游动、靠边活动的现象,要将鱼捞出,仔细进行相关检查;发现有零星死鱼的现象要引起足够重视。

7、对症下药,合理用药。用药的时间应选择在睛朗的天气进行,以上午8点到11点之前较好,上风处多用一点,下风处少用一点,并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内服药投喂后还要进行跟踪观察,注意鱼类是否有异常反应等情况。

收藏

已有69 人点赞

  • 游客78

    游客78

  • 游客940

    游客940

  • 游客563

    游客563

  • 游客91

    游客91

  • 游客501

    游客501

  • 游客71

    游客71

  • 游客396

    游客396

  • 游客831

    游客831

  • 游客994

    游客994

  • 游客721

    游客721

  • 游客499

    游客499

  • 游客560

    游客560

  • 游客623

    游客623

  • 游客553

    游客553

  • 游客885

    游客885

  • 游客137

    游客137

  • 游客293

    游客293

  • 游客504

    游客504

  • 游客433

    游客433

  • 游客723

    游客723

  • 游客862

    游客862

  • 游客307

    游客307

  • 游客102

    游客102

  • 游客735

    游客735

通心粉二维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回复 李5556565 2017-2-14 05:31
学习学习了解了解

查看全部评论(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