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行业新闻 查看内容

320亩鱼塘仅用4.8亩来养鱼,为什么这种模式被全省推广?

来源: 苏州新闻广播| 2017-2-13 14:17



今天上午,911记者在吴江同里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的一个水产养殖基地看到,开阔的塘面碧波荡漾,现代化养殖设施高效运转,成群的鱼类逆水而行,场面蔚为壮观:“只要我们开启变量推水增氧系统,各种鱼类都会在水面上来回摆动,我们把它形象地称之为‘跑步机上的鱼’。这种鱼不管是体形上还是肉质口感上,都比传统养殖的鱼甚至湖泊的鱼都好很多,更保证。”




据介绍,这个基地池塘面积共为320亩,按照传统的养殖模式大约需要管理人员15人,而目前实际管理人员仅为3人,都是研究生和大学生。



基地负责人王荣泉说,他们早在2013年开始,就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展试点试验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模式,并研制开发水产养殖智能定制执行系统,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因为通过将池塘水面分割成“水槽养殖”和“净化调水”两个区域,320亩的池塘真正养鱼占用面积仅为4.8亩:“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最大的优势,推水增氧系统把池塘的水进行了循环,满足了鱼类生活、生长所需要的氧气,同时又营造了流水,利用鱼类‘逆水而游’的特性,使得鱼类成为了‘运动员’,不再有多余的脂肪,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此外,养殖全过程得到精准管控,实现了养殖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订单农业的客户都可以通过网上实时地监测到我这边的情况。另一个优点,我们这边用了自动投饵机,它可以每天定时、定量地投饵,避免了浪费。特别是在遭遇恶劣天气的情况下,从未发生过池塘缺氧等情况。”




据了解,这些做法已经在我市乃至全省得到了推广,这个系统还被江苏省渔业列为十三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方向。目前,全省累计有83家企业参与了这个项目的实施,发展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规模达11.7万平方米,其中苏州已经建成的面积达到了1万平方米。



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张茂友表示,今年我市还将新增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面积3000平方米:“我们将来要做到所有养殖都是在一个封闭的水体里面,主要考虑在我养殖过程中对鱼类的安全,不是外边的水都是好的。那我养殖的水首先要符合渔业养殖生长所需要的标准才能生产。我们是三个目标:一是生态环境优良,二是产品质量优质,三是经济效益优质高效。而且这种养殖方式使得生产管理更加精准、更加轻松、更加高效。”


来源:苏州新闻广播

收藏

已有66 人点赞

  • 游客133

    游客133

  • 游客659

    游客659

  • 游客949

    游客949

  • 游客282

    游客282

  • 游客66

    游客66

  • 游客734

    游客734

  • 游客515

    游客515

  • 游客526

    游客526

  • 游客308

    游客308

  • 游客674

    游客674

  • 游客755

    游客755

  • 游客927

    游客927

  • 游客547

    游客547

  • 游客951

    游客951

  • 游客514

    游客514

  • 游客315

    游客315

  • 游客793

    游客793

  • 游客57

    游客57

  • 游客635

    游客635

  • 游客348

    游客348

  • 游客403

    游客403

  • 游客430

    游客430

  • 游客776

    游客776

  • 游客655

    游客655

通心粉二维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回复 卧听松涛 2017-2-14 07:43
    

查看全部评论(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