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C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对虾产量下降15万吨,并预计2017年中国的对虾产量或降至60万吨。“去全球化”、“病害频发”诸多不确定因素都让中国乃至全球为对虾市场的未来捏了一把汗,前路漫漫,何去何从?
![]() 受产量不断下降的影响,对虾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在冻品攻略之前发布的《数据分析:虾的价格2017年上半年或将翻番》一文中提到:过去六年间,我国虾类市场价格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如果将2017年初的预测价格同2016年最低价相比,涨幅最高达145%。 ![]() 这样的大幅上涨映射出春节将至,我国消费者对于虾类产品的需求强劲,推动产品价格持续走高,这对于国际市场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情况需要对虾经销商注意: 春节过后,正常情况下对虾消费需求会逐渐下降,但同时在库存较低的情况下,预计对虾价格在4月前仍会维持高位,直到新一轮对虾上市(通常是在7月下旬或8月之间),价格才会出现回落。 今年年初,对虾市场的地域性差异会较为明显,但在第二季度之后,随着产量上升,这种情况会有所减轻。 亚洲市场对虾类产品的需求赶超美国 NFI数据显示,近5年亚洲市场对于虾类产品的需求量翻了一倍。美国依赖美元的稳定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买家。亚洲和南美洲的几个主产国家(印度、印尼、厄瓜多尔、墨西哥)的货币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贬值,间接降低了原材料的价格。 2016年,43%的厄瓜多尔出口对虾输送至越南,同比增长11%。业内人士认为,亚洲(尤其是中国)需求将保持持续的增长,对国际虾价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推动产业的新引擎。 ![]() 荷兰合作银行预测,中国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其他国家,对优质海产品的需求处于历史最旺盛时期,这与国内水产资源的衰竭形成了反差。中国海产品贸易顺差将减少,中国或成为最大海产品进口国。 欧美“去全球化”显露苗头,2017年海鲜市场增添诸多不确定性 推崇“去全球化”和“地方保护主义”的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将于1月20日正式就职,全球海鲜贸易企业普遍认为美国新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将充满不确定性。在2016年的竞选宣言中,特朗普曾提及要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中征收高额关税。美国业内人士认为,假如特朗普就职后真的试图改变现有规则,去兑现先前对选民的承诺,进出口商就不得不随之改变商业模式,并承担经济风险。 ![]() 另一方面,英国脱欧事件也意味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倒退。此次的“去全球化”趋势对海产品的全球贸易影响极为显著,海鲜产品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动物蛋白,比如养鸡行业,大部分产品均在本国消费,很少涉及国际进出口。 来源:冻品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