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行业新闻 查看内容

鱼类肝胆综合症频频出现,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来源: 中国水产饲料交易网| 2017-2-15 09:01

鱼类的生长速度和体质的健康状况主要取决于饲料营养价值的高低及营养搭配是否平衡,鱼类饲料质量的优劣在健康养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饲料质量致使鱼体健康受损的病例却较普遍,特别是鱼类营养性肝病。

  

当前我国比较突出的鱼类肝胆综合症主要发生在鲤鱼、鲫鱼、草鱼、团头鲂等常规主养鱼类中。营养性因素、毒性物质和药源性因素等原因均是此类疾病的诱因。因此,引起鱼类肝病的病因较多。具体发病原因概括如下:


1、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

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鱼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2、饲料营养不适合鱼类营养需要。

如蛋白质含量过高、碳水化合物含量偏高或长期使用动物性脂肪和高度饱和脂肪酸等,导致饲料能量蛋白比过高。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


3、饲料氧化、腐败、发霉、变质。

脂肪是易被氧化的物质,脂肪氧化产生的醛、酮、酸对鱼类有毒,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鲤鱼采食1个月后,患瘦背病,肌纤维萎缩、坏死;草鱼、团头鲂等鱼类采食后,极易引发鱼类患肝胆综合症。


4、滥用药物。

长期在饲料中添加高剂量喹乙醇、黄霉素等促生长的药物,将造成鱼类肝脏损害。杀虫灭菌药物也容易蓄积在鱼体内,直接损害鱼体肝脏。


5、维生素缺乏。

如胆碱、VE、生物素、肌醇、VB等都参与鱼体内的脂肪代谢,缺乏上述维生素均会造成鱼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积累,诱发肝病。


6、饲料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如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


一些营养性疾病可以导致养殖鱼类死亡,而某些营养性疾病虽不会直接导致养殖鱼类死亡,但由于鱼类抗病力下降而易受病原侵袭发病或影响商品价值。鱼类营养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高,警示我们应该重视水产饲料的质量问题。(文章来源:中国水产饲料交易网 特此致谢)


收藏

已有67 人点赞

  • 游客653

    游客653

  • 游客622

    游客622

  • 游客933

    游客933

  • 游客842

    游客842

  • 游客889

    游客889

  • 游客860

    游客860

  • 游客58

    游客58

  • 游客308

    游客308

  • 游客435

    游客435

  • 游客105

    游客105

  • 游客775

    游客775

  • 游客164

    游客164

  • 游客744

    游客744

  • 游客889

    游客889

  • 游客898

    游客898

  • 游客577

    游客577

  • 游客299

    游客299

  • 游客221

    游客221

  • 游客178

    游客178

  • 游客576

    游客576

  • 游客692

    游客692

  • 游客53

    游客53

  • 游客384

    游客384

  • 游客190

    游客190

通心粉二维码

最新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