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养殖技术 查看内容

重磅 | 湖北水产“四大天王”势头强劲,产值达300亿元

来源: 农财宝典| 2017-2-17 15:54

日前,湖北省水产局消息称,湖北省小龙虾、河蟹、鳝鳅三个百亿元产业势头强劲。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小龙虾产量占全国六成以上,河蟹养殖面积超过300万亩,黄鳝产量占全国近一半。



2016年,全省小龙虾生产总面积达465.2万亩,其中稻虾共作、稻虾连作面积352.68万亩,总产量48.9万吨,养殖、加工、流通、餐饮综合产值达723.33亿元。“虾小弟”“霸气小龙虾”等名牌产品雄踞各主流电商平台销量榜首。


大灾之年,河蟹减产不减收。全省河蟹养殖总面积超过300万亩,产量达17.9万吨,批发市场平均价格83元/公斤,同比上涨15.28%。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河蟹累计达1.2万吨,销售额10.3亿元。


黄鳝养殖面积超过74万亩,养殖规模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产量占全国近一半。泥鳅养殖总面积达到14.6万亩,总产量居全国第三。打造鳝鳅精品品牌11个,其中“洪湖渔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监利黄鳝”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7年湖北省将主推这3种水产技术


近日,湖北省农业厅下发了关于印发《湖北省2017年农业主推技术指南》的通知,根据通知,今年全省将共主推33种农业技术,水产方面有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池塘网箱养鳝技术、池塘“3+5”分段养蟹可控技术等3项主推技术。

一、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1.技术要点


运用生态学原理,对稻田进行改造,选择优质稻种与水生动物(虾、鳖、鱼)共作,利用水生动物摄食及活动,清除杂草,提供有机肥料,并结合杀虫灯防控稻田病虫害,在少用甚至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情况下,改善稻田土壤,实现稻田生态修复,实现粮食生产安全,实现稻田高产、产品优质和收益高效。节本增收:示范区3000元/亩以上,推广区2000元/亩以上。


(1)选择地势低、保水性好的稻田,面积10~50亩。
(2)田埂加宽加高加固,开挖稻田环沟,移栽水草,水草栽植面积占环沟面积30%左右。
(3)8月下旬,亩放养30克/只左右的亲虾15~25千克;或者3月下旬至4月上旬,每亩投放250~500只/千克的幼虾1万~1.5万只。如套养鳖种可在6月中旬每亩放养约500克/只的温室鳖种100 只左右。
(4)水稻选择抗病虫害、抗倒伏、耐肥性强、米质优、可深灌、株型适中的中稻品种。栽插时采取宽窄行交替栽插的方法。
(5)鳖的饵料为低价的野杂鱼或加工厂、屠宰场下脚料;虾以稻田内的天然饵料为主,适当补充投喂鱼糜、绞碎的螺蚌肉以及玉米、小麦、饼粕、麸皮、豆渣等。

2.增产增效目标
在全省推广面积230万亩,新增优质水产品23万吨以上,增效46亿元以上。

3.主持单位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4.参与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5.技术团队
马达文  推广首席、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汤亚斌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顾泽茂  华中农业大学
汪本福  湖北省农科院
温周瑞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张建设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罗汉钢  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
 
二、池塘网箱养鳝技术

1.技术要点


在池塘内设置网箱,投喂全价黄鳝无公害饲料,移置水草,改善网箱内养殖环境,减少疾病发生,提高黄鳝网箱养殖的成活率、养殖产量及养殖效益。节本增收:示范区15元/m2以上,推广区10元/亩m2以上。


(1)网箱规格:3.0米×2.0米×1.5米(或1.0米)或2.0米×2.0米×1.5米(或1.0米)。

(2)网箱设置:网箱面积为总水面的40%左右。箱内移植水草,覆盖面积为80%~95%。

(3)鳝种选择:选择深黄大斑鳝或浅黄细斑鳝。

(4)放养时间:6月下旬至7月中旬。

(5)苗种规格在15~30克/尾为宜。放养密度控制在1.0~1.5千克/平方米。

(6)做好鳝种入箱后的摄食驯化,投饲坚持“四定”,以投喂全价黄鳝无公害饲料为主。

(7)早晚查箱。越冬期间加厚箱内水草。

(8)病害防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以中草药和生物方法预防和控制疾病。


2.增产增效目标

在全省推广面积400万平方米,新增优质水产品2000吨以上,增效4000万元以上。


3.主持单位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4.参与单位

长江大学、仙桃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公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监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洪湖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5.技术团队

易  翀  推广首席、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丁仁祥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杨代勤  长江大学

王英雄  洪湖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陈桦彬  监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曾  玲  仙桃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潘  宙  公安县水产科学技术推广站


三、池塘“3+5”分段养蟹可控技术


1.技术要点


将河蟹池塘养殖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阶段并在不同的池塘进行生态养殖。和常规河蟹生态养殖方法相比,河蟹产量增加20%以上,规格提升10%左右,每亩池塘增效1000元以上。


(1)配备大、小两口池塘,大池塘与小池塘面积比为3:1。

(2)水草种植面积为池塘面积的60%~70%。其中小池塘种植伊乐藻;大池塘种植轮叶黑藻、苦草。

(3)小池塘在2月中旬前投放蟹种,在5月10日前后将规格大于20g/只的蟹种挑选出来投放到大池塘,放养密度为800~1200只/亩。

(4)大池塘在3月底、4月初投活螺蛳100千克/亩,8月中旬投放量活螺蛳300千克/亩。

(5)全程投喂河蟹全价颗粒料,在每一次蜕壳前后都投喂粗蛋白含量不同的河蟹全价配合饲料。

(6)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和环境改良剂改良水质及底质并适时调控水位。


2.增产增效目标

在全省推广面积30万亩,新增水产品产量1万吨,新增利润3亿元。


3.主持单位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4.参与单位

中科院水生所、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仙桃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汉南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监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洪湖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汉川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5.技术团队

程咸立   推广首席、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汤亚斌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刘家寿   中科院水生所

李  杰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陈锦文   汉南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夏  旭   汉川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来源:农财宝典


收藏

已有68 人点赞

  • 游客416

    游客416

  • 游客695

    游客695

  • 游客658

    游客658

  • 游客104

    游客104

  • 游客333

    游客333

  • 游客702

    游客702

  • 游客652

    游客652

  • 游客494

    游客494

  • 游客529

    游客529

  • 游客244

    游客244

  • 游客359

    游客359

  • 游客769

    游客769

  • 游客613

    游客613

  • 游客178

    游客178

  • 游客871

    游客871

  • 游客364

    游客364

  • 游客806

    游客806

  • 游客104

    游客104

  • 游客95

    游客95

  • 游客64

    游客64

  • 游客913

    游客913

  • 游客327

    游客327

  • 游客840

    游客840

  • 游客867

    游客867

通心粉二维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回复 Patrick_梦蝶 2017-2-22 17:54
400多万亩!
回复 高金燕 2017-2-18 10:34
勤,劳智慧,点赞
回复 微微1.笑 2017-2-18 10:10
牛人牛叉叉……
回复 18771500810 2017-2-17 23:49
为鄂点赞~勤劳智慧的鄂人

查看全部评论(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