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省水产局消息称,湖北省小龙虾、河蟹、鳝鳅三个百亿元产业势头强劲。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小龙虾产量占全国六成以上,河蟹养殖面积超过300万亩,黄鳝产量占全国近一半。 2016年,全省小龙虾生产总面积达465.2万亩,其中稻虾共作、稻虾连作面积352.68万亩,总产量48.9万吨,养殖、加工、流通、餐饮综合产值达723.33亿元。“虾小弟”“霸气小龙虾”等名牌产品雄踞各主流电商平台销量榜首。 大灾之年,河蟹减产不减收。全省河蟹养殖总面积超过300万亩,产量达17.9万吨,批发市场平均价格83元/公斤,同比上涨15.28%。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河蟹累计达1.2万吨,销售额10.3亿元。 黄鳝养殖面积超过74万亩,养殖规模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产量占全国近一半。泥鳅养殖总面积达到14.6万亩,总产量居全国第三。打造鳝鳅精品品牌11个,其中“洪湖渔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监利黄鳝”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7年湖北省将主推这3种水产技术 近日,湖北省农业厅下发了关于印发《湖北省2017年农业主推技术指南》的通知,根据通知,今年全省将共主推33种农业技术,水产方面有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池塘网箱养鳝技术、池塘“3+5”分段养蟹可控技术等3项主推技术。 1.技术要点 运用生态学原理,对稻田进行改造,选择优质稻种与水生动物(虾、鳖、鱼)共作,利用水生动物摄食及活动,清除杂草,提供有机肥料,并结合杀虫灯防控稻田病虫害,在少用甚至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情况下,改善稻田土壤,实现稻田生态修复,实现粮食生产安全,实现稻田高产、产品优质和收益高效。节本增收:示范区3000元/亩以上,推广区2000元/亩以上。
2.增产增效目标 3.主持单位 4.参与单位 5.技术团队 1.技术要点 在池塘内设置网箱,投喂全价黄鳝无公害饲料,移置水草,改善网箱内养殖环境,减少疾病发生,提高黄鳝网箱养殖的成活率、养殖产量及养殖效益。节本增收:示范区15元/m2以上,推广区10元/亩m2以上。 (1)网箱规格:3.0米×2.0米×1.5米(或1.0米)或2.0米×2.0米×1.5米(或1.0米)。 (2)网箱设置:网箱面积为总水面的40%左右。箱内移植水草,覆盖面积为80%~95%。 (3)鳝种选择:选择深黄大斑鳝或浅黄细斑鳝。 (4)放养时间:6月下旬至7月中旬。 (5)苗种规格在15~30克/尾为宜。放养密度控制在1.0~1.5千克/平方米。 (6)做好鳝种入箱后的摄食驯化,投饲坚持“四定”,以投喂全价黄鳝无公害饲料为主。 (7)早晚查箱。越冬期间加厚箱内水草。 (8)病害防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以中草药和生物方法预防和控制疾病。 2.增产增效目标 在全省推广面积400万平方米,新增优质水产品2000吨以上,增效4000万元以上。 3.主持单位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4.参与单位 长江大学、仙桃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公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监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洪湖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5.技术团队 易 翀 推广首席、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丁仁祥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杨代勤 长江大学 王英雄 洪湖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陈桦彬 监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曾 玲 仙桃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潘 宙 公安县水产科学技术推广站 三、池塘“3+5”分段养蟹可控技术 1.技术要点 将河蟹池塘养殖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阶段并在不同的池塘进行生态养殖。和常规河蟹生态养殖方法相比,河蟹产量增加20%以上,规格提升10%左右,每亩池塘增效1000元以上。 (1)配备大、小两口池塘,大池塘与小池塘面积比为3:1。 (2)水草种植面积为池塘面积的60%~70%。其中小池塘种植伊乐藻;大池塘种植轮叶黑藻、苦草。 (3)小池塘在2月中旬前投放蟹种,在5月10日前后将规格大于20g/只的蟹种挑选出来投放到大池塘,放养密度为800~1200只/亩。 (4)大池塘在3月底、4月初投活螺蛳100千克/亩,8月中旬投放量活螺蛳300千克/亩。 (5)全程投喂河蟹全价颗粒料,在每一次蜕壳前后都投喂粗蛋白含量不同的河蟹全价配合饲料。 (6)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和环境改良剂改良水质及底质并适时调控水位。 2.增产增效目标 在全省推广面积30万亩,新增水产品产量1万吨,新增利润3亿元。 3.主持单位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4.参与单位 中科院水生所、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仙桃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汉南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监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洪湖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汉川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5.技术团队 程咸立 推广首席、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汤亚斌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刘家寿 中科院水生所 李 杰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陈锦文 汉南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夏 旭 汉川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来源:农财宝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