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为什么要杀虫和消毒? 杀虫和消毒是头疼治头,脚疼治脚的方法。养殖过程中预防为主的观念喊了那么多年,最后大部分的人都停留在口头上。在养殖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做好池塘的环境管理,就能够实现不杀虫,不消毒养好一条鱼。 池塘底部先经过曝晒之后再进水,进水前使用80目的网目过滤之后再进水。加水30-40公分以后,再使用25公斤每亩的漂白粉进行池塘底部消毒,之后再加水到正常的养殖水位。 加完水后,先开2-3天增氧机,激活水体中的虫卵和野生鱼卵,再使用25公斤每亩米的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 打开增氧机,曝余氯,在水体消毒的当天,使用每亩2.5公斤的乳猪料以+EM,酵母菌,芽孢或红糖等进行发酵备用。 消毒后的第5天和第七天配合藻种进行肥水,10天就可以放鱼和虾了,需要说明的是,15天内必须放鱼和虾,否则导致水体的pH偏高,降不下来,前期的水就白做了。 2、轮虫过多的预防 轮虫是杀不绝的,需要在养殖模式的调整入手,增大花鲢的放养比例,减少白鲢的放养比例,同时可以每亩水体放养1万尾左右的南美白对虾苗,用生物的方法预防轮虫的爆发。 如何让花鲢长得起来? 白鲢吃完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一起摄食,原先花鲢长不起来,与白鲢放得多,花鲢抢食有直接关系。可以适当增大花鲢比例,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3、鱼体表寄生虫 黄颡鱼可以吃掉鱼体表的锚头蚤和鱼虱,这样在鱼种放养不变的情况下就可以控制水体的轮虫和鱼体表的寄生虫。 鳃上面的寄生虫可以在放苗后鱼类正常摄食后,投喂3天的青蒿素类的中草药进行预防,然后每隔10天投喂3天的药饵,用内服药的方法可以做到全年预防寄生虫。 4、水质管理 放完鱼种后,先用氧化型底改进行第一次改底,第二天用益生菌类和氨基酸肥水类的产品进行肥水,用产品说明书的用量的50%在改10天左右肥一次为5天左右肥一次,少用,勤用,连续阴雨提前下肥,阴雨天后暴晴后及时下菌,保持水质的稳定。 5 、如何降低饵料系数 养殖前期以菌+肥为主。 中期以菌为主。 结合调水,每10天使用一次底改。 中后期可以10天在投料台附近使用底改,改善投料区底质环境,降低饵料系数。 6 、机器的使用 小水面每20亩安装一个涌浪机,4亩安装一个叶轮机,投饵区安装局部增氧设备。 大水面每30亩安装一个涌浪机,7亩安装一个叶轮机,增氧机不是救命机,而是调水和增氧机,涌浪机是改底机。
7 、疾病的预防 利用微生物的占位理论,通过有益菌培育,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使有害菌达不到致病浓度,可以使水质的稳定和提高花白鲢的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