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行业新闻 查看内容

技术 | 养虾老板须知:池底防“黑化”工作要领

来源: 微信公众号| 2017-2-22 15:06

对虾养殖池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有时会发生池底“黑化”现象,即池底泥土失去原土色,变黑发臭,有的在局部,有的则大面积发生,轻重不一,老池、旧池。


一、池底黑化的原因


由于养殖前未进行清淤或清淤不彻底,存留的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水温适宜时变质发黑发臭;投饲量过大或投饵太集中,造成饲料过剩,一段时间内残饵腐败变质,发黑发臭,继而污染池底;池底生长大量水草,条件不适时水草死亡,时间过长引起腐烂变质,造成池底发黑;蓄水池有机质含量过大,在进水时有机质随水进入虾池,有机质沉淀后腐败变质污染池底而发黑。

二、对虾受到的危害


1.影响品质


由于池底黑化后发黑发臭,对虾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上会影响其体色及肉质,使体色不鲜艳口味差,影响售价。

2.影响生长


对虾喜清新的环境,底质受到污染而黑化后,会产生有害物质,不利虾生长,且底质不好时虾也不愿潜入,易使其改变生活习性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3.引发疾病,造成死亡


虾池池底 “黑化”,造成底部污染,易滋生细菌。细菌大量繁殖则极易引起对虾疾病的发生,轻则影响生产,重则引起大量死亡,造成损失。

三、解决池底黑化的措施


1.彻底清淤消毒后要用清水冲刷池底1~2遍。

2.要根据虾的存留数量、个体大小、天气、季节、水质状况等合理投料。

3.通过增氧机的暴气作用改善底部环境,减少池底黑化的机率,减缓黑化过程,降低危害。

4.注意更换新水,防止有机质含量高的水进入虾池,采取综合措施调节好水质,保持水质的清新,并注意使用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和底质。

5.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水草的生长繁殖,防止水草(特别是丝状藻)的大量生长,若发现水草过多或水草死亡,则应及时将其捞出,防止腐烂变质。

6.定期使用EM菌进行调水改底。

收藏

已有69 人点赞

  • 游客948

    游客948

  • 游客988

    游客988

  • 游客540

    游客540

  • 游客451

    游客451

  • 游客383

    游客383

  • 游客703

    游客703

  • 游客11

    游客11

  • 游客736

    游客736

  • 游客463

    游客463

  • 游客737

    游客737

  • 游客954

    游客954

  • 游客547

    游客547

  • 游客380

    游客380

  • 游客350

    游客350

  • 游客563

    游客563

  • 游客989

    游客989

  • 游客691

    游客691

  • 游客242

    游客242

  • 游客757

    游客757

  • 游客326

    游客326

  • 游客201

    游客201

  • 游客596

    游客596

  • 游客371

    游客371

  • 游客858

    游客858

通心粉二维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回复 符常亮 2017-2-23 03:13
通威科技好,养殖离不了     
回复 fawskk 2017-2-23 00:33
相互学习。
回复 老四00 2017-2-23 00:01
学习相互学习!
回复 18771500810 2017-2-22 23:17
改底~调水~科学养殖

查看全部评论(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