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工养殖水体同自然界中所有天然水体一样,存在着水层与水层下底质之间的相互影响及互相制约的关系。 一、土壤(或土质)与水质的关系
1、土壤(或土质)对于与之直接接触的水体水质的影响
(1)土壤中含N、P、K等营养元素的无机盐部分溶解水中,加之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经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为无机营养盐,从而增大水体的肥力;
(2)土壤的酸碱度可通过地表径流或酸碱物质直接溶入水中,从而改变水体的PH值。尤其新建土池,土壤的酸碱性对水质的影响很大。
2、土壤对水体的危害
由于土壤的酸碱性直接影响水体的肥力,造成天然饵料生物减少,甚至直接对鱼虾类具有毒性。
3、盐碱池塘底质的调控
经常抽去复水,并及时引进淡水,以保持地下水渗透平衡。
二、淤泥与水质
池塘或其他人工养殖水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生产过程,底部必然淤积一定厚度的淤泥,使底部原来土壤的性质的影响逐渐减弱,并逐渐被淤泥所代替。
1、淤泥的形成
由于养殖水体深层水通常含氧量较低,大量残饵、有机肥料。死亡的生物残骸以及生物的排泄物等无法及时分解矿化而不断沉积,与泥砂混合,形成底质淤泥。
2、淤泥对水质及养殖生物的影响
淤泥的潜在耗氧量很大,淤泥过多,易造成鱼虾类缺氧浮头,甚至泛池。而且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大量的还原性有害物质(氨、硫化氢)等,在厌食状况下,病菌容易繁殖,鱼虾体抵抗力弱,易得病。但适量的淤泥对于水体的供肥、保肥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3、底质淤泥主要三种形式
底质良好型:表面呈黄色,内面呈灰色,无臭味。 底质中度污染型:表面呈黄色,内面呈黑色,有臭味。 底质重度污染型:表面呈黑色,内面也呈黑色,有臭味。
4、底质淤泥过多的调控
清塘时刮去过多的淤泥;全池泼洒石灰、沸石粉等。
(文章来源:科学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