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养殖技术 查看内容

鱼病 | 引起鱼类鳃病的5种原因及防治措施

来源: 邗江水产指导站| 2017-2-24 15:41
鱼类生活在水体中。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提高和精养模式的不断推广,由各种病源引起的鱼类病害问题日益突出,而同一种疾病也可能源自于不同的病原,鱼类鳃病在生产中较为常见的病原有细菌、真菌、寄生虫、甲壳动物、营养和水环境等因素。现就各种病原引起的鳃病的诊断与防治做介绍如下:

一、细菌性鳃

1、诊断:池鱼游动缓慢,显暗浮头,体色变黑、鳃丝肿胀,如取少量鳃丝镜检,鳃丝缺损严重。

2、预防: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日常养殖中要保持水质清爽、溶氧充足、养殖密度适当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条件。平时注意鱼种下塘前用10毫克/升高锰酸钾药浴15——30分钟,或用2%——4%食盐水溶液药浴5——10分钟。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水体消毒,建议每亩每米用200ml10%聚维酮碘全池泼洒,

3、治疗:

全池泼洒50%二氯异氰脲酸钠或50%三氯异氰脲酸0.3——0.5克/米3,或10%二氧化氯0.1——0.2克/米3。也可以用双季铵盐类和戊二醛联用,或双季铵盐类-典消毒液。这种方法高效低毒无残留无刺激,非常适合烂鳃病的防治。

二、寄生虫性鳃病

1、诊断:鱼狂躁不安,食量下降,在不缺氧有情况下会有少量浮头,取少许鳃丝或从鳃上刮取少许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大量虫体后即可确诊。常见有指环虫、车轮虫、斜管虫,偶尔会有中华鳋和三代虫。

2、预防:放养前彻底清塘,减少病原体;加强管理,增强鱼体抵抗力;鱼种入池前用高锰酸钾浸泡消毒。

3、治疗:

⑴全池遍洒90%晶体敌百虫,使池水浓度为1ppm

(2)如果寄生虫寄生的量比较多,可选择专业杀虫药,如:指环虫可用10%甲苯咪唑100ml/亩*米。车轮虫、斜管虫可用中药苦参碱。

(3)灭虫后,水体消毒,方法同上。

三、真菌性鳃病

1、诊断:鱼出现呼吸困难、无食欲、鳃粘液增多、出血、淤血发黑症状,取少许鳃组织压片镜检,见到大量菌丝进入鳃小片组织,血管或软骨中生长,即可确诊。

2、防治方法:预防的关键在于保持水质清新。

3、治疗:

⑴清除池中过多淤泥,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⑵发病鱼池需大量换水,改良水质;

⑶10%硫醚沙星300ml/亩*米。

⑶用二氧化氯0.2——0.4克/米3全池泼洒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四、甲壳动物引起的鳃病

1、诊断:鱼出现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翘常露出水面,鳃部肿胀、发白等症状,用镊子掀开病鱼的鳃盖,见到鳃丝末端内侧有许多乳白色虫体,即可确诊。

2、预防:

⑴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15克,带水深约30厘米清塘;

⑵硫酸铜加硫酸亚铁合剂(5∶2),每升水体70毫克,放养前浸浴20——30分钟。

3、治疗:可采用药物浸浴和泼洒相结合进行。

浸浴:高锰酸钾20——25毫克/升药浴5——10分钟;或40%甲醛溶液每升水体0.125——0.25毫升,浸浴1小时。

泼洒:每亩每米用200ml10%聚维酮碘或250ml20%戊二醛全池泼洒。

五、营养性因素和水环境恶化引起的鳃病

在养殖过程中,营养性因素和水环境恶化也会引发鳃病(当然这种因素也会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对于该类鳃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应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合理投喂配合饲料,做到营养均衡,增强鱼体抵抗力。

收藏

已有69 人点赞

  • 游客361

    游客361

  • 游客416

    游客416

  • 游客191

    游客191

  • 游客535

    游客535

  • 游客328

    游客328

  • 游客101

    游客101

  • 游客792

    游客792

  • 游客136

    游客136

  • 游客928

    游客928

  • 游客334

    游客334

  • 游客836

    游客836

  • 游客751

    游客751

  • 游客419

    游客419

  • 游客856

    游客856

  • 游客174

    游客174

  • 游客494

    游客494

  • 游客708

    游客708

  • 游客460

    游客460

  • 游客432

    游客432

  • 游客826

    游客826

  • 游客984

    游客984

  • 游客785

    游客785

  • 游客197

    游客197

  • 游客922

    游客922

通心粉二维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回复 老四00 2017-2-25 00:02
学习相互学习!

查看全部评论(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