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行业新闻 查看内容

支招 | 发生倒藻竟有这么多危害!别急,请这样处理

来源: 腾氏水产商务网| 2017-3-2 14:03

水体中,由于天气的异常(降温、长时间降雨、风向转变)或营养的缺乏,会出现藻类大规模死亡的现象,俗称“倒藻”(即藻类突然死亡)。


“倒藻”就是养殖水体中的藻类大量或全部死亡,导致水色骤然变清、变浊甚至变红。养殖初期个体尚小时水色会变清,相反则会变浊。其中变浊又有黄浊、白浊和粉绿色混浊之分。如果处理不善,“倒藻”会导致养殖对虾缺氧、发病甚至大量死亡。

发生“倒藻”时,首先溶解氧会下降,二氧化碳会增加,使pH值迅速下降;其次,大量的死藻分解,会加大耗氧外,还会产生氮氮和亚硝酸盐;第三,水中的原生物会大量繁殖,反过来抑制藻类的生长。

一 “倒藻”时水体(理化因子)变化:


1、溶解氧会下降,二氧化碳会增加:这是由于水中少了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而引起的,大量死藻的分解也会消耗大量氧气,另外二氧化碳增加后又会使pH值迅速下降,一般会在7.5以下。

2、氨氮和亚硝酸盐增加:特别是遇上阴雨天时增加更明显。死藻分解本身会产生氨氮和亚硝酸盐,而池塘本身的自净细菌不能及时分解大量的死藻。同时藻类本身在氨氮循环中可吸收氨氮,现在藻类死亡就不能吸收了。

3、水体浑浊:水中的原生动物摄食藻类,原生动物大量繁殖会使藻类减少。


4、藻类不足就不能沉降水中悬浮物(微尘、粪便、死藻等),所以水体会变浑浊。

二“倒藻”原因:


发生“倒藻”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气温的突变、生物失衡。二是人为管理不当,包括施肥补肥时机把握不好,换添水的时间、数量不对,换添水之后没有及时保肥,消毒药用量和时间不妥等。


三“倒藻”的危害:


藻类老化导致藻类突然死亡,池水透明度过大,引起底栖青苔滋生。青苔光合作用较强,强烈吸收水中的营养盐,限制了浮游藻类的生长,引起有害菌大量繁殖。水体溶氧急剧下降,氨氮、亚硝酸盐过高。而且池水清澈见底,不利于鱼虾的栖息,会导致鱼虾藻类毒素中毒、缺氧、发病、死亡等。

预防方案:


1、高温季节应保持每天加少量水(一定要在早上加)。

2、经常补充少量的肥(发酵过后是最好的)。

3、补充微量元素(高温季节最容易缺少微量元素 特别是镁磷碳)。

4、多开氧机(预防水分层)。

5、泼洒清热解毒的药物。

四处理措施:


1、检测pH值,如果偏低,用生石灰水泼洒调节;

2、注意增氧,特别是对虾规格较大或密度较大时,同时投放抗应激和解毒的药物;

3、补充新水,肥塘;

4、检测水中是否有大量原生动物,如果是则应先杀灭后再肥塘;

5、有时绿色的水体变混浊后,其中会有大量的甲藻,水色是黄泥色的,此时应用灭藻剂来处理,再考虑肥水;

6、切忌盲目烂用生物底改和活菌,以致延误时机并加大处理难度。


(文章来源:腾氏水产商务网)


收藏

已有70 人点赞

  • 游客69

    游客69

  • 游客701

    游客701

  • 游客444

    游客444

  • 游客959

    游客959

  • 游客700

    游客700

  • 游客588

    游客588

  • 游客255

    游客255

  • 游客405

    游客405

  • 游客729

    游客729

  • 游客752

    游客752

  • 游客463

    游客463

  • 游客389

    游客389

  • 游客689

    游客689

  • 游客221

    游客221

  • 游客678

    游客678

  • 游客722

    游客722

  • 游客383

    游客383

  • 游客142

    游客142

  • 游客943

    游客943

  • 游客538

    游客538

  • 游客152

    游客152

  • 游客990

    游客990

  • 游客403

    游客403

  • 游客421

    游客421

通心粉二维码

最新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