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行业新闻 查看内容

直击洞庭湖六万平米“死亡鱼牢”

来源: 湖南都市《都市1时间》| 2016-12-17 14:48

“死亡鱼牢”这个词语听上去邪乎得有些瘆人。但这是真相记者近几天在洞庭湖沿线所目击到的真实场景,近日,益阳沅江的多名环保志愿者向我们反映称,当地的东洞庭和南洞庭湖,出现了数千亩的铁丝围网,这些围网将洞庭湖水域,分割成了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圈地,现场是触目惊心。不废话了先上图!


高五六米、绵延不见尽头,这玩意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美剧里的监狱?还真是。这样的围网,可以围住水中的鱼虾,让建网者在水退时坐收渔利,但同时也会直接导致湖区的生态环境萎缩,致使湿地、芦苇荡、水鸟食物链遭到破坏。

记者抵达益阳沅江,东洞庭湖与南洞庭湖交界处时看到,眼下属于枯水期,大片的湿地已经露出变成滩涂。记者驱车行经的这条“路”,正是退水后的河滩,然而,原本该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滩涂湿地,现在却布满了成片的铁丝网,这些铁丝网足有六米高,环保志愿者告诉我们,这就是小规模的“鱼牢”。


记者随后向正在捕捞的围网老板了解到,为了扩大围网的水产捕捞量,他们会在原有的野生鱼基础上,再在围网内人为放养一些鱼苗,洞庭湖沿线,俨然已经成为一块块“私人鱼塘”。


沅江洞庭湖一带湖中“鱼牢”密布,由钢丝、钢架、锁扣和钢板组成的网围,将原本属于公共区域的自由水面,变成了私人渔场。那么,这些建起围网的,究竟是什么人?他们这样的做法会对当地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记者随后在益阳沅江市南大膳镇展开走访了解到,这样的围网,大都是湖区芦苇采伐、林业种植的承包户所建,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经出现,近两年开始愈加密集。当地居民反映,围网建起后,不仅当地的渔业资源受到了影响,而且水鸟栖息地也变少了。

对于这种“涨水时收鱼,水退时留鱼”的捕捞方式,沅江南洞庭湖一带的居民和环保志愿者都认为,这是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一种破坏。大通湖东湖渔场的这名工作人员透露,这些钢丝围网是从五六年前逐渐出现的,近两年尤其密集。而几年间,湖区的捕鱼秩序已被破坏,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网围,把原本属于公共区域的自由水面,变成了私人领地,他们作为具有合法资质的捕鱼人员,却被限定无法入内。


除了渔业资源外,湖面船舶的正常通行,以及当地滩涂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影响。益阳沅江市南大膳镇副镇长指出,设立网围围鱼,拦河、拦湖截捕,或在鱼类洄游通道以及闸门上套网捕鱼,已经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湖南省渔业条例》,对渔业资源是造成了极大的损坏。


在洞庭湖水面上非法开挖矮围、立起网围,不仅破坏了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也危及到了当地的防汛。益阳沅江市南大膳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采取强力手段,对南洞庭湖上的矮围网围进行强制拆除。据初步统计,此次拆除范围,涉及72处围网、包含矮围18处,总共所涉面积大约六万多平米,目前,拆除行动已进入攻坚期。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3月起,湖南省已启动了河湖网围养殖清理等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11月26日,湖南省政府再次下达要求,面积在5万亩以下的矮围网围,将全部清理拆除,并将拆除目标纳入政府工作考核范围。

文章来源:湖南都市《都市1时间》 
收藏

已有167 人点赞

  • 游客978

    游客978

  • 游客26

    游客26

  • 游客447

    游客447

  • 游客654

    游客654

  • 游客378

    游客378

  • 游客359

    游客359

  • 游客199

    游客199

  • 游客486

    游客486

  • 游客788

    游客788

  • 游客720

    游客720

  • 游客445

    游客445

  • 游客803

    游客803

  • 游客814

    游客814

  • 游客722

    游客722

  • 游客92

    游客92

  • 游客832

    游客832

  • 游客207

    游客207

  • 游客792

    游客792

  • 游客399

    游客399

  • 游客910

    游客910

  • 游客989

    游客989

  • 游客351

    游客351

  • 游客116

    游客116

  • 游客774

    游客774

通心粉二维码

最新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