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百家争鸣”逐渐过渡到“大浪淘沙”的市场格局 在市场容量没有再度扩增的情况下,石斑鱼料这个曾经的“蓝海”市场渐成“红海”。据不完全统计,海南石斑鱼料市场现在充斥着大大小小近60个品牌,不下20个厂家在经营。但经过几年的市场筛选,目前在养殖户群体中存在一定口碑或印象的品牌可能不到15个,大部分品牌的市场影响力较弱,由“百家争鸣”逐渐过渡到“大浪淘沙”的市场格局。 2016年约为2.6万吨 据了解,2016年海南石斑鱼料的市场销量约为2.6万吨,与2015年的量相比变化不大,一改2014-2015年间的快速上量势头。 增速放缓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2016年的投苗进度相比往年慢了一个多月,投料的时间也因此延后,无形中大号料的用量同比减少。“2015年到10月份时一个月能卖300多吨5号以上的料,2016年能用到5号料就不错了,很多客户的鱼都没长大。”中山统一企业有限公司的陈日东说。 二是冰鲜价格低。在1.1-1.2元/斤的价位徘徊了很久,饲料在养殖成本上的优势不明显;而且冰鲜供应商可以全赊,饲料经销商还做不到对饲料全赊。 三是商品鱼价格低迷。普通规格的珍珠龙胆塘头价最低时去到17-18元/斤,且在20元/斤左右的价格停留了很长时间,直到中秋节才涨到23-24元/斤。不过2016年由于苗价便宜,养殖成本也因此减少,业者反馈只要能保持较好的养成率,商品鱼卖到20元/斤就不会亏本。 竞争激烈,部分企业脱颖而出 一方面是市场容量没有扩增,另一方面却是饲料厂家不断涌入。从2016年初的40多个品牌增至年底的近60个,市场蛋糕就这么大,老厂家的市场很难避免不受到冲击。笔者走访中获悉,部分老厂家的销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能稳住原有市场已属不易,更别说还要增量。相对而言,2016年新入品牌增量比例较多。“新厂家想进来分一杯羹就要有点门路,赊欠是主要的方式,老厂家要是不想把利润拿出来,不开新的条件,难免会被新厂家撬去一些量。”某业内人士表示。 杰大属于2016年市场上的一匹“黑马”,据悉石斑鱼料销量达到2000吨,而其2015年7月份才进入海南市场。“杰大能快速成长应该是产品的价格定位准,目前在主流品牌中是价格最低的一个,终端售价只有240元/包,恰好2016年珍珠龙胆的价格不好,养殖户倾向于用低价位的料。”某饲料同行分析称。不过杰大刚进入时,产品价格也是有270元/包,2015年11-12月份期间调到240元/包,业内称其将价格一步探底,但市场的推广效果证明这一步走对了。此外,粤海依托其在海南的虾料渠道,2016年的量也增长较多。 初步统计,2016年石斑料销量上千吨的品牌大致为东丸、福星、恒兴、杰大、大昌、嘉盛、上上等,多数品牌只有数百吨。福建大昌生物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王宁认为,如果市场容量没有扩大,饲料企业尤其是新入品牌想获得快速成长的机会不大。“价格现在拼到底了(主流价格为240-250元/包),再降下去就要牵涉到饲料品质问题,而且好的渠道基本上分得差不多了。”王宁说。广东上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陈春林表示能不能做起来要看企业的政策导向,如果只是想捞一把就走,市场给不了这种机会。 商品鱼价格高企 近期,海南珍珠龙胆商品鱼的价格出现上涨,1.5斤以上的鱼塘头价达到37-38元/斤,1斤左右的也有32-33元/斤。“现在大鱼很少,我有客户9两的鱼都开始抓了。”王宁说。好行情刺激市场的投苗热情,因此今年石斑鱼养殖量有同比增加的势头,但目前由于天气不稳定,苗量供应不上来。 不过,对于海南本地的对虾养殖会有多少转到养石斑鱼,业者之间存在不同的判断。王宁认为养鱼的投入比对虾大,而且养殖周期又长,对虾养殖户习惯了“短平快”的节奏,不一定敢轻易尝试。“我们了解的是有些对虾养殖户没养过鱼,就不敢养,而且石斑料的赊欠力度不及虾料,意味着对养殖户现有资金的占用会大很多,养殖户也担心投入那么大万一又亏损了怎么办。”王宁表示,如果一个地方有人转养成功了,倒可能会带动一些。 佛山市南海区杰大饲料有限公司李诗歌则表示,海南的养殖要么养虾要么养鱼,相对而言养鱼比较稳妥,较对虾的养殖风险低,而石斑鱼在鱼类养殖中的投入和产出比较高,“至少高于罗非鱼和草鱼”。陈春林也认为从对虾转石斑鱼的养殖会增加。 目前,养殖规模是否扩增还仅在预判阶段,具体要看投苗期的市场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