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是湖北省的第一大湖,和湖南岳阳市相毗邻,地势低洼,引四湖汇集,长期冲刷形成了由河湖港汊构成的庞大水网系统,最终连通长江,是江汉平原的巨大“储水罐”。洪湖人世代因水而长,以渔为生,在河湖港汊和疯长的芦苇之间,经营着生活。 荆州是湖北的水产养殖重镇,河湾湖泊密集的洪湖市则是荆州重要的养鱼区,特别是草鱼养殖的集中度和产量,位居湖北省前列。2月中旬,记者来到洪湖市,发现当地活跃着一群由农村妇女组成的鱼针队,她们统一身穿红色的防水服,活跃在洪湖大大小小的村镇,已经成为养殖户们深刻的印记。
胡红艳是在洪湖市龙口镇的饲料经销商,也是女子鱼针队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他告诉记者,洪湖地区的草鱼养殖量非常大,但是受到病害困扰,鱼苗成活率普遍只有40%左右,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草鱼出血病。同时,由于在病情高发的4-6月,整整三个多月时间,养殖户不敢投料,导致鱼生长速度慢、养殖时间长,年头放苗、年底卖鱼的养殖模式难以改变,养殖户也赚不到钱。 “鱼针队是在2016年组织起来的,我想在洪湖推广疫苗来防控出血病,但是当时不仅在洪湖地区,整个湖北使用疫苗都很少,一时找不到人来打针。”胡红艳回忆说,于是他就想到了数量众多的妇女们。据了解,鱼针队的成员大多为40-50岁的中年妇女,也有部分30多岁年纪,她们生长于农村,文化水平不高,也缺乏相应技能,所以一般都是在附近镇和洪湖市区打零工,或者是在家带小孩、做家务,“她们的空闲时间比较多,组织起来为养殖户服务,还能赚钱,这是多好的事。” 结果不出胡红艳预料,组织鱼针队的消息一散布出去,报名非常踊跃,截止目前,鱼针队的成员有100多人,其中在龙口镇一带有70多人,龙口镇以西的老湾回族乡、乌林镇有20多人,龙口镇以东的大沙农场一带有10多人。胡红艳介绍,这些队员平时在家,有打针任务的时候,他会就近组织队员到鱼塘打针,为了满足养殖户需求,他还专门购买了两辆面包车,用于接送打针队员。
据介绍,这些鱼针队员在经过三天时间的学习和练习之后,就能基本掌握打针的方法,然后到鱼塘实地操作,慢慢熟练。胡红艳也会在组织队员的时候,进行新老搭配,在保证工作速度和工作量的同时,让新队员尽快熟悉免疫技巧,按照平均计算,一个队员3秒钟打完一条鱼苗,每个人每天可以完成约9000尾鱼苗的免疫工作。 按照洪湖地区的草鱼养殖习惯,都是投放隔年苗,即头一年的孵出来的夏花,养到第二年年初,大概8-10尾/斤的规格下塘,每年的1月底到3月初是集中投苗的旺季。胡红艳告诉记者,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几乎整个洪湖地区的鱼塘都在投苗,鱼针队也是每天工作,一个鱼针队员一天的收入为100-120元。有的时候和养殖户谈定了打针工钱后,却因为鱼苗运输距离长,到达鱼塘的时间比较晚了,打针要打到天黑,他还会自己掏钱给队员们补贴。“不过她们都是挺乐意的,两个多月的时间忙下来,有的队员收入可以接近1万元,”胡红艳说,洪湖市区的工资水平,每个月才几千元。 除了经销饲料以外,胡红艳还是大华农草鱼出血病疫苗的代理商,面对双重的客户群,使他的生活异常繁忙。“2016年有些客户打了土法疫苗,结果死亡还是很严重,今年使用大华农商品疫苗的人,效果反映都很不错”,胡红艳介绍,现在他计划推广新的草鱼免疫模式,每年的夏花提前到当年进行免疫,这样的话鱼苗成活率可以进一步提高,打针的时间将延长到9月份,鱼针队也将成为专业免疫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