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醋鱼是杭州最负盛名的四大名菜之一。南宋时期流传至今,做法虽然莫衷一是,在选材上却有共同的选择,那就是草鱼。而西湖醋鱼里的这条小草鱼,80%却来自浙西小城龙游。 龙南山区的高山竹海间,一泓清泉沿着山道倾泻而下,一路向北汇聚成了龙游的母亲河——灵山江,龙游县龙和渔业园就坐落在江边,喝着灵山水长大的小草鱼每天源源不断地送上杭城餐桌。 灵山江的好水质得益于五水共治,通过关停生猪、网箱养鱼的养殖业,灵山江水恢复到Ⅱ类水准。为何这家渔业园不但没关停,反而还引水养鱼、越做越大?这得益于渔业园主张双其的未雨绸缪,通过“鱼塘底排污系统”、“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等科技手段,达到了养殖废水零排放的标准,环保、养鱼两不误,实现了“鱼水共欢”。 ![]() 张双其,37岁,龙游人。25岁时,张双其干起了鱼类销售的生意,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我就想着为什么不自己开个渔场,这样就有稳定的货源了。” 说干就干,张双其一眼就相中了灵山江的好水质,在江畔建立起了300亩的渔业园(现已发展到500亩),养起了小草鱼。不过,那个时期的渔业园和普通的养鱼塘一样,养个一段时间后,就要因为塘底淤积鱼粪、饲料等问题大换水、抽淤泥,清塘污水排放还会污染河道。 随着五水共治工作的开展,畜禽养殖带来的河水污染成为了整治重点。张双其发现:“周边畜禽养殖场有的为了继续发展,开始了科技养殖,注重环保排放。我就想到,我的养鱼场同样存在塘底污染的问题,不注重环保的话,迟早有一天也会被淘汰。既然猪粪能够收集,那么鱼塘底的鱼粪、残留的饲料是不是也可以收集。” 带着想法,张双其咨询了相关专家,成了第一个试水鱼粪收集的养猪户。去年,张双其投入100多万元,建立起了“鱼塘底排污系统”。简单的说,这套系统就是在池底建立一个集污井,利用倒虹吸原理将鱼塘底的鱼粪吸走,然后统一进行处理。 不过,没多久,较真的张双其就对这套系统挑刺儿了,“一个大水塘50亩大,通过一套系统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依然会有一部分鱼粪残留。 基于这样的想法,已经走在科技养鱼前列的张双其又引进了“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技术”。这套技术就是把池塘里的鱼集中圈养,集中喂料、集中用药、集中收集鱼粪、以动力驱使水循环,让鱼逆水运动增强活力促进生长,而圈养以外的外塘则用于种植水生蔬菜等进行多种形式的水质净化,从而达到洁水、节水、高产、高效的养殖模式。 “这样一来,废料收集率高了,通过水生植物净化,水也干净了。现在,我们能做到养鱼水循环利用,只补水不排水。”张双其说。 环保的投入同样也带回了收益。集中圈养,投食、投药更加精准,不用再大范围投放,减少了鱼食、鱼药的投入成本;水循环系统,让鱼在活水中不停运动,提升了鱼的品质;收集的废料成为水生植物的肥料,形成了渔业园农家乐的景观。 如今的渔业园不但不会造成水体污染,还成为了灵山江运动之河打造的重要环节。丰富的渔业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让国家级钓鱼赛事落户于此。而科学系统饲养出的优质草鱼,也游进了杭城家家户户的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