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暖冬,水霉的发生相较往年大大减少,带来了年初各品种养殖的多投快长。 进入3月份,草鱼、加州鲈、海鲈、黄颡等各养殖品种鱼价逐渐上涨,后续持续看好。好行情下,能否顺利把钱赚到手?鱼塘的安全养殖显得尤为关键!但是暖冬鱼塘有害物质的积累加上现如今的不良天气:多雨、多雾、冷热交替,“回南天”明显。鱼塘养殖潜在的危险正在逐步临近。 “回南天”通常指每年春季,气温回暖,湿度上升,天气开始返潮的现象。一般出现在春季三月份左右,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回南天现象在南方比较严重,而浓雾则是“回南天”的最具特色的表象。 一、“回南天”对鱼塘养殖的影响 1、气压低,空气含氧量降低,水体表面张力大,易缺氧 雾天沉闷,气压低,直接导致水体中溶解氧降低;而且雾气中的水珠溶解了部分氧气,导致空气中含氧量减少,增氧机的增氧效果减弱,能够打入水中的氧气水平降低;由于空气湿度大,水体表面形成一层水雾,导致水体表面张力增大,空气中的氧气很难溶入水体;底质差,增氧不足的塘可能出现缺氧。 ![]() 2、光照强度降低,光合作用减弱,易氨氮、亚盐超标 浓雾、阴雨天气,鱼塘光合作用减弱,藻类产氧能力下降,水体中氧分相对晴天较低。同时,藻类的生长受阻,对有机物的代谢吸收减少,易出现氨氮,亚盐超标的情况。 ![]() 3、冷热气流交替,水体对流加剧,易泛塘 经过暖冻的大量投喂,鱼塘底部积累了较多有害物质。随着冷热气流的交替变化,鱼塘上下层不断交流,引起鱼塘底部大量沉积的有害物质泛起,易引起缺氧泛塘。且大雾天能见度低,视线受阻,要留意巡塘观察,以免疏忽异常情况。 ![]() 4、“回南天”后,气温上升,易爆发寄生虫及细菌性病害 “回南天”后,往往气温快速上升,鱼塘中寄生虫及有害细菌(如诺卡氏菌、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等)易大量生长繁殖。水质、底质较差的鱼塘,鱼群更容易被感染,出现烂鳃、烂身、出血、内脏病变、死鱼等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