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由于湖泊,水面严重污染和过度捕捞而产量锐减。因为螺丝对大闸蟹养殖中有很大的作用,在冬春季蟹苗下塘,前期不仅净化水质,而且可以为河蟹提供优良的籽螺饵料,因为螺丝还含大量碳水化合物,钙质从而弥补人工饲料营养成分的不足,而且螺蛳性寒,可以降低大闸蟹胃肠患病的风险。近年来,随着养殖户对螺蛳的认识及养殖作用的重视逐渐加大,再加上大闸蟹养殖面积扩大和水质污染,螺蛳量在减少,需求量却在增加。 江南地区螺蛳价格一路偏高,价格从10月份太湖流域1300元/吨到现在高淳、当涂本地螺丝2300元/吨,现在高峰期,甚至达到无螺可买的地步,大量贩螺人以宿松,安庆为中心,采购螺丝,形成产业链。 从我们大闸蟹养殖角度来说,如何提高螺蛳下塘之后的存活率,一定程度上也是在降低螺蛳成本,这是养殖户面临的重要问题,想让螺蛳发挥最大的养殖效益,我们必须了解螺蛳的生物学特性,和螺蛳的基本生物常识。 02生物学特性 螺蛳分河螺,湖螺,塘螺,溪螺,为卵胎生,每年受精交配一次,连续多次产卵,一次产籽螺在20-40粒左右,而且籽螺卵一年性成熟,成螺,即可交配繁殖,在自然条件下,螺蛳的母公比例是8:1.5。江北地区在四月份开始交配,江南为清明前10左右,云南,广西更早。螺蛳的饵料主要以水体中的各种藻类和淤积有机质,包括一些动物性蛋白性饵料下脚料为食源。对塘口底层的土壤净化,水质净化。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03蟹塘清道夫 但是,现在很多蟹农,不顾及螺蛳的天然动物本性,耗氧量大,代谢量快的生物特性,一次性将螺蛳放完,更有甚者亩均1100斤,最后塘口的情况只能是水质一清到底,溶解氧长期过低,生物载荷过大,青苔疯长,各种藻类过快消亡形成泥皮滋生,浮塘现象,塘口无藻类,螺蛳缺氧趴边,形成大量死螺,导致臭塘。 最后,上述情况不仅造成水体难肥,水体不稳定、缓冲力减小,大闸蟹沿水线打洞洞栖息,影响生长,容易形成早熟蟹。没有基本常识的放螺蛳只会适得其反,最后自食恶果,造成巨大损失。 另外,这里重点强调一下,现在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前期肥水的重要性,认为清澈见底的水才是好水。在这里针对螺蛳存活率来分析一下其中的缘由,往往水质清澈见底的塘口,出现青苔以及地皮的可能性相当大,水质过于清瘦,水体中浮游动植物的量自然很少,导致螺蛳天然的生物饵料缺乏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螺蛳的存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