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行业新闻 查看内容

解读 | 当下中国水产生态养殖模式怎样?看专家为您分析

2017-3-20 17:17
从稻鱼连作到小龙虾出口,中国水产养殖模式被联合国誉为最有效率的技术,引得外国专家一探究竟!看桂建芳院士如何解读当下中国水产生态养殖模式的发展趋势。

“从稻鱼连作到小龙虾出口,中国的养殖模式被联合国誉为最有效率的技术,外国专家亲自来一探究竟”,桂建芳院士在《水产生态养殖及其养殖模式的发展》中提到,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水产品增长量主要来源于水产养殖,捕捞资源相对较低。进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产品总产量和人均增长量在世界位列前茅。政策放开了市场,市场倒逼科技,科技创新模式,最终带动了产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水产养殖的发展是世界关注的重点,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科学美国人》杂志曾指出中国水产养殖为解决未来几十亿人口粮食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养殖带来的污染、浪费对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桂建芳院士表示将目光投向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促使养殖收益更高,养殖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水产养殖的必经之路。


目前绿色生态农业研究最大的创新技术是稻渔综合种养绿色生态农业的兴起,他表示,中国从3000年前开始稻田养鱼发展至今,已经形成“稻蟹共作”模式,“稻蟹共作+轮作”模式,“稻龟共作”模式,“稻虾连作+共作模式”等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与传统稻田养殖相比,目前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更加突出以粮食为主,生态优化,产业化发展等特点。随着水产种养的兴起和技术提升,新型稻渔综合种养能够更好控制病害,增加水体营养盐,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循环,提高水体生产力。水生植物对水污染调控为建设绿色生态养殖作出巨大贡献。但目前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相对落后,苗种供应不配套,技术服务跟不上,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低,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局限了这种技术的推广。桂建芳院士强调,成立稻渔综合种养是中国绿色生态养殖的新范式,坚持以稻作为主体,种植与养殖并重原则,可增加养殖产量和空间,促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桂建芳: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2001-2007),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


收藏

已有71 人点赞

  • 游客176

    游客176

  • 游客710

    游客710

  • 游客648

    游客648

  • 游客746

    游客746

  • 游客456

    游客456

  • 游客554

    游客554

  • 游客830

    游客830

  • 游客682

    游客682

  • 游客149

    游客149

  • 游客504

    游客504

  • 游客412

    游客412

  • 游客58

    游客58

  • 游客710

    游客710

  • 游客791

    游客791

  • 游客508

    游客508

  • 游客171

    游客171

  • 游客913

    游客913

  • 游客385

    游客385

  • 游客477

    游客477

  • 游客98

    游客98

  • 游客533

    游客533

  • 游客129

    游客129

  • 游客418

    游客418

  • 游客820

    游客820

通心粉二维码

最新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