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行业新闻 查看内容

分析 | 华中饲企前景:膨化料是发展“催化剂”还是转型“夺命符”?

来源: 农财宝典| 2017-3-23 14:04

特种水产在华中地区(湖南、湖北)正在经历一场养殖热。如今在“千湖之省”湖北,从荆州到天门,从仙桃到咸宁,新起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像雨后春笋。据湖北省水产局政府网站的统计数据,湖北省已初步形成黄鳝、黄颡鱼、鳜鱼、小龙虾、河蟹等诸多优势特种水产品,且产量居国内前列,其中黄鳝产量占到全国的75%,黄颡鱼产量占到全国的20%。特种水产正在为传统的淡水渔业养殖第一省,提供了新的增长力。

特种水产养殖业在华中地区的兴起,不仅是调整了该地区原有的渔业结构,促进养殖业转型升级,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特种水产配合饲料市场的蓬勃发展。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数据,截止2014年,我国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产量从2006年的75.24万吨增长到140.22万吨,年均涨幅超过8%,高于水产配合饲料行业同期5.7%的平均增速。

《农财宝典》记者通过对多家饲料企业、饲料添加剂企业走访发现,近两年特种水产配合饲料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现象在华中地区尤为明显。事实上,在养殖行情和市场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华中水产料市场的变局已经拉开帷幕。

水域广大,养殖粗放

长期以来,华中地区作为我国四大家鱼的养殖重镇,水产品产量在全国遥遥领先。据媒体报道,2015年湖北省淡水产品总量455.89万吨,连续20年雄居全国榜首。可以说四大家鱼养殖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华中多省渔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初级也最重要的增长力。

在四大家鱼当中,草鱼养殖最具代表性。华中淡水资源丰富,草鱼养殖区域遍布湖南、湖北、江西多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其中荆州、仙桃、安乡、岳阳等市县草鱼养殖较为集中。草鱼养殖苗种多以自繁自养为主,整体养殖模式多为草鱼套养花白鲢的立体混养模式,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池塘特点做出调整,常见混养品种为鲫鱼、鳊鱼、青鱼及黄颡鱼。养殖成本中饲料开支占比最大,一般80%以上,塘租照比华东、华南等地则普遍较低,300-600元/亩的塘租十分常见。

不过尽管四大家鱼的产量巨大,但是由于其养殖作业一直存在模式较为粗放、放养密度低、配合饲料使用率不高等问题,华中地区水产配合饲料的产销量并不高。据业内人士大致统计,2016年华中地区水产配合饲料的产销量约在200万吨左右,而在华南区域这一数字则有450万吨之多。

特种料从淡水鱼料中突围

客观来讲,虽然华中地区渔业资源丰富,但是产量不高、产值偏低、链条不长,水面利用率低、科技贡献值低。以湖北省为例,占据大部分养殖水面的草鱼养殖,平均亩产只有2000-3000斤,这种养殖水平仅相当于广东省平均亩产的一般。所以有人会说,“水产养殖大省”并非“水产养殖强省”。

传统养殖品种行情走低、产能过剩,养殖户增收放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华中水产养殖的发展速度。见此情势,过去两年华中地区各渔政单位皆陆续提出,类似通过调整养殖品种结构、适度调减“四大家鱼”等过剩品种,大力发展特养品种,优化产品结构的政策,鼓励养殖户转养特种水产。华中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到了历史拐点,进入转型关键期。而特种水产给养殖业带来的改变,也蔓延到华中水产业的方方面面。

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无疑是特种水产配合饲料需求量与市场份额的提高。黄鳝料、黄颡鱼料、小龙虾料、叉尾鮰料、鳜鱼料、河蟹料甚至龟鳖料都出现了明显增长。以湖北省为例,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黄鳝料市场容量在2万吨左右、黄颡鱼料3万吨左右、小龙虾料2万吨左右、叉尾鮰料10万吨左右,其他特种品种饲料市场容量也都在万吨上下。

特种水产养殖不同于华中地区传统四大家鱼养殖,特种水产的养殖水平更高,以高密度精养见常,养殖模式更加多元,需要更多的饲料投喂。从近两年华中地区特种饲料的增长幅度可以看出,当前特种料占全部水产料的比例不高,但发展快速。因此,一旦日后华中地区特种水产养殖规模不断增加,华中地区饲料产销量或将会出现大幅度的增长。


事实上,随着时间推移,华中地区农户对于养殖特种水产的热情愈发高涨。据中国渔业报报道,2015年湖北省召开渔业工作会议,将稳定小龙虾、河蟹两个“百亿元”产业,再打造鳝鳅、龟鳖两个“百亿元”产业作为发展目标。

养殖水平提高,膨化料需求增加

相比于华南地区,华中地区的特种水产养殖发展虽然快速,但是仍处在一个产量上升爬坡期。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特种水产养殖的兴起,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以往华中地区水产养殖业给业界的一种粗放、落后的印象。

养殖水平的提高对于特种水产配合饲料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颗粒料由于原料成分和制作工艺的限制,很难满足农户的养殖需求。而水产膨化饲料作为是水产养殖高级生产力的代表,营养配比高、饲料利用率高、可以满足高密度放养等特点,令其在华中特种水产养殖领域的需求量不断提高。

在没有具体统计数据的情况下,据多位华中饲料企业负责人介绍,目前膨化料在华中地区多种特种水产养殖中的使用率已经非常之高。其中黄鳝、黄颡鱼、泥鳅、翘嘴红鲌等品种,膨化料的覆盖率几乎达到100%,同时在市场容量较大的叉尾鮰、青鱼等品种上,膨化料的覆盖率也在显著提升。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与传统颗粒料相比,华中地区的膨化料使用量仅为水产饲料总销量的10%左右,发展空间巨大。



在未来,膨化料究竟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催化剂”还是转型的“夺命符”,选择权留在企业自身手中,试水膨化料有成功楷模,却也有前车之鉴。膨化料的研发工艺、加工方法、原料配比、生产机械都有更高的要求,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启动膨化料的成本过于高昂,竞争刺刀见红,容不得一点闪失。不过如若企业能够准确评估自身,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式,在华中这场“颗粒料向膨化料过度”的变革中,势必将会把市场的蛋糕切的越来越大。



1.来源:农财宝典
2.作者:孙岁寒、孙旭东
收藏

已有67 人点赞

  • 游客577

    游客577

  • 游客815

    游客815

  • 游客217

    游客217

  • 游客860

    游客860

  • 游客670

    游客670

  • 游客690

    游客690

  • 游客131

    游客131

  • 游客121

    游客121

  • 游客987

    游客987

  • 游客681

    游客681

  • 游客892

    游客892

  • 游客500

    游客500

  • 游客604

    游客604

  • 游客97

    游客97

  • 游客147

    游客147

  • 游客64

    游客64

  • 游客929

    游客929

  • 游客143

    游客143

  • 游客704

    游客704

  • 游客619

    游客619

  • 游客913

    游客913

  • 游客405

    游客405

  • 游客956

    游客956

  • 游客938

    游客938

通心粉二维码

最新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