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行业新闻 查看内容

水产养殖重在“特色” 脱贫致富有“良方”

来源: 中国三农网| 2016-12-20 09:01

“现在已实现年产甲鱼千余公斤,从2011年开始养甲鱼,当年产值就达二十余万元。”12月19日,正在捕捞甲鱼的陈国昌激动地说。


  由于水质好,贵州省岑巩县羊桥乡龙湾村村民陈国昌养殖的甲鱼肉质嫩、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产品供不应求。把规模继续扩大,今年初,实现创收四十余万元。
  
  山连山,沟连沟,水产养殖大丰收。
  
  利用当地纵横交错的沟渠扩张,该村的吴兴平则发展了鲤鱼养殖。
  
  “日照充足, 水质良好,生态养殖,一般都是老板上门收购。”过腻了在外务工生活的吴兴平,回到家乡发展渔业养殖,一年就收回了本,盘算着如今的好日子,心情愈发地舒畅。
  
  像吴兴平一样,贫困户陈继汉、陈继常则通过政策扶持,分别建起10多亩甲鱼养殖场,今年预计创收达5万元。
  
  近年来,岑巩县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1+19”工作要求,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实现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
  
  “稻田养鱼好处多,农药化肥不用施,稻花香来鱼儿肥,一季丰收鱼和粮。”简单的一首顺口溜,道出了该县思旸镇“稻田养鱼”致富经。
  
  今年6月,岑丰村村民杨洪基在自家的5亩水田里放养了1000多尾鲤鱼鱼苗。
  
  鱼苗吃了水里的浮游生物和水稻害虫,使水稻能健康生长,而水稻的成长又为鱼苗提供了更多的食物,促进了良性循环。村民杨洪基介绍说:“稻田里养出来的生态稻花鱼,在市场上很走俏,每斤可以卖到20元。我家在粮食增产的基础上,收获了鲜活的肥鱼又增收了几千元。”
  
  该县充分发挥山塘水田优势,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帮扶转型,引导群众建立了“水中致富牧场”。
  
  目前,该县发展稻田养鱼3.7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2189吨,预计实现畜牧渔业总产值3.6亿元,覆盖贫困户3063户15278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390元。

收藏

已有164 人点赞

  • 游客216

    游客216

  • 游客336

    游客336

  • 游客418

    游客418

  • 游客649

    游客649

  • 游客49

    游客49

  • 游客678

    游客678

  • 游客132

    游客132

  • 游客443

    游客443

  • 游客702

    游客702

  • 游客891

    游客891

  • 游客164

    游客164

  • 游客106

    游客106

  • 游客835

    游客835

  • 游客902

    游客902

  • 游客892

    游客892

  • 游客409

    游客409

  • 游客728

    游客728

  • 游客942

    游客942

  • 游客513

    游客513

  • 游客6

    游客6

  • 游客574

    游客574

  • 游客106

    游客106

  • 游客873

    游客873

  • 游客936

    游客936

通心粉二维码

最新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