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大话水产 查看内容

人物 | 他的这个养殖项目,在国外竟成抢手货!

2017-4-7 09:07

人们常说,小泥鳅翻不起大浪。可在重庆铜梁双山镇寿桥村,一位来自重庆主城的创业者,他饲养的生态泥鳅不仅走俏市场,还“游”出了国门——他就是铜梁施桃泥鳅养殖场的主人刘涛。


网络配图


近日,笔者来到双山镇寿桥村,看到一条小河边,分布着大大小小20多口池子。一位中年汉子正在池边忙碌:“还有一个把月,鳅苗的孵化繁育就开始了,现在提前把准备工作做好。”


放眼望去,养殖场四周青山环抱,郁郁葱葱的竹树和金色的油菜花相映衬,面前清澈的溪水流淌。


考察 本地产泥鳅太少


“当初选址时,我前后在周边几个区县考察了几个月,最终在这里安营扎寨,是基于这里山清水秀,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特别是上方张家沟水库集蓄的水源,全是仙隐山区集纳的山泉水。”刘涛告诉笔者。


2011年,原本在一家化工企业工作的刘涛辞职创业,干起了养殖业。“当时,我经过细致考察,重庆主城有上万家火锅馆,泥鳅是火锅必不可少的佳肴,而重庆本地产的泥鳅却满足不了市场的5%,有相当的发展潜力。”刘涛说。


刘涛在考察中还得出结论,水产业必须走绿色生态之路,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刘涛在当年参加了川农的水产培训班进修,还与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刘涛遇到的第一道也是最大的难关,是鳅苗的培育。


网络配图


“在重庆,泥鳅好养,难的是鳅苗培育。绝大多数养殖场都是从广东空运鳅苗,成本高不说,成活率也很低。因此,我在专家的指导下,3年磨一剑,攻克了杂交泥鳅的育苗难关,解决了自己生产的需要。”刘涛说。


管理 水体清洁很重要


刘涛的养殖场选在两山之间地势平坦开阔的正沟田里。据他介绍,地势平坦开阔增加了阳光的照射时间,有利于提高水温,把水体中的微生物分解转化成为活性饵料,让水体更加清洁。

“这是上游一公里的张家沟水库流下来的山泉水,经过测定,水质中不含任何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加上水的流动,水体里溶解氧丰富,有利于泥鳅的生长发育。”刘涛说。


一个养殖季结束,池底有不少的鳅粪和饵料残渣需要清池,过去清池多是撒消毒药物,会有一定的残留物存在池中。为了实现生态养殖,刘涛采纳专家的建议,改为种一季鱼牧草,让绿色植物吸附转化池底土壤中的污物,把池子变得干净清洁。


在养殖过程中,他选用的是知名企业生产的符合国家配方标准的专用饵料,为生态养殖提供了健康保证。


收获 年产泥鳅3万斤


笔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池子的上空不是铺设的天网,而是一根根横竖交织的塑料线。


“泥鳅是鸟儿的美味佳肴,我在上空布下网线,既防止泥鳅不遭鸟儿捕食,也避免鸟儿翅膀不受天网的缠绕而丧生。”刘涛说。


在采访中得知,去年育苗和养殖双获成功,他养的商品鳅产量达到3万斤,其中10%销到了韩国。特别是生态泥鳅在市场上声名鹊起,使他的产品在成为供不应求的抢手货的同时,价格上也获得较好的回报。


“泥鳅富含优质蛋白,不含脂肪和胆固醇,有非常强劲的市场需求。在饲养上通过生态环保养殖,更适应了现代人健康、绿色消费的理念。因此,我计划在今明两年内扩大一倍的养殖面积,继续走好生态养殖的路子。”谈到今后的发展,刘涛信心满满地说。

收藏

已有73 人点赞

  • 游客89

    游客89

  • 游客142

    游客142

  • 游客649

    游客649

  • 游客506

    游客506

  • 游客578

    游客578

  • 游客331

    游客331

  • 游客410

    游客410

  • 游客144

    游客144

  • 游客725

    游客725

  • 游客69

    游客69

  • 游客288

    游客288

  • 游客639

    游客639

  • 游客48

    游客48

  • 游客756

    游客756

  • 游客607

    游客607

  • 游客130

    游客130

  • 游客687

    游客687

  • 游客507

    游客507

  • 游客750

    游客750

  • 游客456

    游客456

  • 游客605

    游客605

  • 游客168

    游客168

  • 游客338

    游客338

  • 游客79

    游客79

通心粉二维码

最新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