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这个大闸蟹,大的有2两多重,小的也有1两左右哦!”近日,南川福寿乡罗洞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廷波高兴地对笔者说。今年4月初,他从江苏阳澄湖引进的2万多只大闸蟹和鱼混养在稻田里,获得成功,实现一季三收。 网络配图 周廷波说,他多年经营水产生意,发现当地市场上的大闸蟹大多来自广东、江苏等沿海地区,运输距离远,成本高,便产生了在南川养殖大闸蟹的念头。 今年,他到江苏等地学习大闸蟹养殖技术,订购了2万多只蟹苗,在福寿乡白岩村流转10亩稻田,试养蟹的同时,兼顾养鱼。 第一批蟹苗6月底放入稻田。如今,稻田一片金黄,丰收在望,大闸蟹大的已长到2两多重,鲤鱼大的也长到2—3斤,与单独种水稻不同,这里每块稻田中间要挖出2—3条深沟,田里水较深,生长了鱼蟹的食物,稻田四周安装有1米多高的塑钢栅栏,防止鱼蟹逃走。 周廷波说,鱼蟹混养的稻田,每亩要投放5公斤蟹苗,15公斤鲤鱼和鲫鱼苗。混养主要是利用蟹鱼不同特性,蟹大多生活在稻田底层,主食微生物,而鱼生活在中上层,主食幼螺、昆虫等浮游生物,是天然的水质净化器。 这种现代立体农业循环模式,收入是单独种水稻的近10倍。 周廷波算了一笔账:亩产有机稻谷350公斤,按每公斤3元算,水稻亩收入1050元;毛蟹每亩产100公斤,按每公斤60元算,可收入6000元;每亩产鱼100公斤,按每公斤40元算,收入为4000元。三项收入算下来,保守估计亩收入在1.1万元以上,实现了一季稻田三份收入。 除了经济效益可观之外,生态效益也相当不错。周廷波介绍,稻田养殖使用的是生物链技术,保证了水稻种植全过程零农药栽培。大闸蟹的生长活动为稻田除草灭虫,疏松土壤,稻田为鱼蟹遮荫和保持水温,增强脱壳次数,使个体大而均匀。蟹对化肥农药高度敏感,整个水稻种植过程不施用化肥农药,保证了水稻的有机品质。 明年,周廷波准备扩大规模,并带领周边群众发展稻田养殖100亩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