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行业新闻 查看内容

技术 | 养殖须知池塘鱼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来源: 微信公众号| 2017-4-9 07:59

池塘鱼病传播途径较为复杂,大致上有几种方式和途径:


一、鱼体自身所带的病原体所致

池塘所放养的鱼种,自身常带有大量的致病菌和寄生虫(以下简称病原体)。因鱼种个体较小,这些病原体常常寄生在鱼种的体表、鳍条、鳍条基部、鳃丝、肠道、腹腔等身体部位上和器官中。一般情况下,肉眼难以观察到这些病原体,这就给我们诊断鱼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当鱼种体质减弱,防御机能降低时,病原体就会大量繁殖并不断侵害鱼体,鱼类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病变。


二、环境因素所致

池塘的环境因素比较复杂,是鱼类病原体主要滋生的场地和传播源(如池塘内的淤泥、水生植物、软体动物、水生昆虫、鱼类敌害生物等)。有些病原体衍生于过厚的淤泥中或水草上,当水温适宜时就可以进行大量繁殖;有些病原体则是以软体动物、水生昆虫或鱼类敌害生物为中间宿主,后者为鱼类病原体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人为因素所致

1、饲养管理不当。所投喂的饲料不干净,可将携带的大量病原体带入水体或直接进入鱼体内。

2、施用未经发酵处理的有机肥,也能导致病原体的传播。

3、操作不当。在拉网捕鱼或并池饲养过程中,常因操之过急、操作不当使鱼的体表受到损伤,而当时又未做好鱼体的消毒工作,容易引发水霉病、赤皮病或细菌性烂鳃病等疾病的发生。

4、使用不洁用具。常用的渔业用具如:网具、鱼盆、鱼种箱、饵料桶、氧气袋、装鱼桶、增氧机、潜水泵等,上述渔具在被病原体污染过的水体中使用后,未经任何消毒处理,又被立即用到其他池塘中进行作业,这是鱼病传播的又一途径。

来源:河南省济源市渔政局史坪山

收藏

已有66 人点赞

  • 游客537

    游客537

  • 游客93

    游客93

  • 游客401

    游客401

  • 游客335

    游客335

  • 游客946

    游客946

  • 游客605

    游客605

  • 游客848

    游客848

  • 游客419

    游客419

  • 游客467

    游客467

  • 游客598

    游客598

  • 游客606

    游客606

  • 游客223

    游客223

  • 游客545

    游客545

  • 游客356

    游客356

  • 游客969

    游客969

  • 游客542

    游客542

  • 游客762

    游客762

  • 游客445

    游客445

  • 游客64

    游客64

  • 游客125

    游客125

  • 游客830

    游客830

  • 游客376

    游客376

  • 游客763

    游客763

  • 游客493

    游客493

通心粉二维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回复 5747f6e65fe1b 2017-4-9 09:52
学习相互学习!!
回复 5747f6e65fe1b 2017-4-9 09:51
学习相互学习!!!!

查看全部评论(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