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养殖技术 查看内容

鱼病 | 鱼病传播三大途径 不注意恐遭殃

来源: 河南省济源市渔政局| 2017-4-10 11:00
池塘鱼病传播途径较为复杂,大致上有几种方式和途径:

一、鱼体自身所带的病原体所致

池塘所放养的鱼种,自身常带有大量的致病菌和寄生虫(以下简称病原体)。因鱼种个体较小,这些病原体常常寄生在鱼种的体表、鳍条、鳍条基部、鳃丝、肠道、腹腔等身体部位上和器官中。一般情况下,肉眼难以观察到这些病原体,这就给我们诊断鱼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当鱼种体质减弱,防御机能降低时,病原体就会大量繁殖并不断侵害鱼体,鱼类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病变。

二、环境因素所致

池塘的环境因素比较复杂,是鱼类病原体主要滋生的场地和传播源(如池塘内的淤泥、水生植物、软体动物、水生昆虫、鱼类敌害生物等)。有些病原体衍生于过厚的淤泥中或水草上,当水温适宜时就可以进行大量繁殖;有些病原体则是以软体动物、水生昆虫或鱼类敌害生物为中间宿主,后者为鱼类病原体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人为因素所致

1、饲养管理不当。所投喂的饲料不干净,可将携带的大量病原体带入水体或直接进入鱼体内。

2、施用未经发酵处理的有机肥,也能导致病原体的传播。

3、操作不当。在拉网捕鱼或并池饲养过程中,常因操之过急、操作不当使鱼的体表受到损伤,而当时又未做好鱼体的消毒工作,容易引发水霉病、赤皮病或细菌性烂鳃病等疾病的发生。

4、使用不洁用具。常用的渔业用具如:网具、鱼盆、鱼种箱、饵料桶、氧气袋、装鱼桶、增氧机、潜水泵等,上述渔具在被病原体污染过的水体中使用后,未经任何消毒处理,又被立即用到其他池塘中进行作业,这是鱼病传播的又一途径。

收藏

已有73 人点赞

  • 游客477

    游客477

  • 游客475

    游客475

  • 游客656

    游客656

  • 游客791

    游客791

  • 游客775

    游客775

  • 游客435

    游客435

  • 游客945

    游客945

  • 游客231

    游客231

  • 游客629

    游客629

  • 游客743

    游客743

  • 游客937

    游客937

  • 游客44

    游客44

  • 游客446

    游客446

  • 游客375

    游客375

  • 游客520

    游客520

  • 游客968

    游客968

  • 游客55

    游客55

  • 游客716

    游客716

  • 游客738

    游客738

  • 游客801

    游客801

  • 游客406

    游客406

  • 游客798

    游客798

  • 游客222

    游客222

  • 游客289

    游客289

通心粉二维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回复 郭宇涵 2017-4-11 03:49
学习              !
回复 孙主明 2017-4-11 01:30
    
回复 吴平TW 2017-4-11 00:12
学习!!!!!
回复 卧听松涛 2017-4-10 20:35
学习学习学习
回复 18771500810 2017-4-10 20:19
切断传染途径
回复 游客832 2017-4-10 16:11
说的很到位。
回复 黄福勇 2017-4-10 14:42
想了解了解
回复 13881333660 2017-4-10 13:44
了解一下。
回复 微微1.笑 2017-4-10 13:41
学习学习……
回复 游客105 2017-4-10 13:12
学习!!!!!!
回复 5747f6e65fe1b 2017-4-10 13:10
学习!!!!

查看全部评论(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