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养殖技术 查看内容

技术 | 鱼死亡的七个“真凶” 找出才能对症下药

来源: 微信公众号| 2017-4-10 14:35

造成鱼类死亡的原因有很多,如鱼病、缺氧、有毒藻类毒害、化学物质中毒等。应对死鱼及水体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造成鱼类死亡的真正原因,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一、判定氨氮毒死的鱼


氨氮中毒多发生在连续晴天的午后。发生氨氮中毒的鱼塘,绝大部分鱼类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最后浮上水面呼吸减慢,鱼体仰浮,不久即死亡;刚死的鱼体有一股明显的氨水味,水体中氨氮的浓度应在8ppm以上。


    

二、判定因缺氧死鱼(泛塘)


多发生在高温季节,鱼死后,腹鳍紧贴肚皮,嘴巴和鳃盖易被拉开,鱼鳃颜色呈淡红色,用手掰鱼体易弯曲,有正常鱼固有的腥味,易引来苍蝇叮咬。


   

三、判定碱中毒致死的鱼


 绝大部分鱼类在池中乱游乱窜,最后鱼体在水表面失去平衡而死亡,体表附着大量粘液甚至可拉成丝,鳃盖腐蚀损伤,鳃部有大量分泌凝集物。若亲鱼催产时药物剂量过大导致亲鱼死亡,症状也是一样的。


四、判定酚化合物致死的鱼


池水的颜色变黑,大量油污漂浮于水面。中毒的死鱼身体僵直,鱼的眼球、鱼唇外突呈灰白色;鳃盖及眼眶充血,口部张开,鳃盖出血,鳃丝附着淤泥,颜色呈暗红,取鳃丝进行镜检有充血或严重充血症状,鳃丝末端出现血窦。捞起死鱼有煤油味,这是由于酚类化合物透入鱼肉组织缘故。


五、判定农药毒死的鱼


 被农药毒死的鱼,腹鳍是张开的且硬,嘴巴和鳃盖不易拉开,鱼的颜色呈紫红色或呈褐色,用手掰鱼体不易弯曲,失去鱼固有的鱼腥味,气味异常,甚至有农药味,苍蝇很少叮咬。


六、池水被工业污水污染造成鱼类死亡


看水体:水体受到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呈现酱红色、乳白色、褐色等不正常颜色,透明度减少,有时伴有刺激性异味。


看鱼体:眼睛浑浊,失去正常光泽,有的甚至眼球明显向外突起;鱼鳃不光滑,形状较粗糙,呈红色或灰色。死鱼体型不整齐,头大尾小,脊椎弯曲或僵硬,头特大而身痩,尾又长又尖,这样的鱼往往含有铬、铜等有毒害的重金属物质。鱼体鳞片部分脱落,皮发黄,尾部灰青,有的肌肉发绿,有的腹部膨胀,这样的鱼被铬污染,或则鱼塘大量使用碳酸氢铵化肥所致。


闻鱼味:刚死的鱼失去了固有的鱼腥味,有别的气味。大蒜味是被三羟基甲苯污染;杏仁味是被硝基苯污染;煤油味是酚类化合物所致。



七、判定鱼病致死的鱼


鱼病致死鱼的最大特点是:致病菌在体内或体外形成明显的症灶,死鱼是陆陆续续的出现,先少后多,再逐渐减少,不会在2-3天内大量死亡;同时各种鱼病都有明显的季节性,各自有它独特的症状;根据死鱼的时间、死鱼的数量、品种、症状、持续时间等就可判断。


收藏

已有76 人点赞

  • 游客283

    游客283

  • 游客772

    游客772

  • 游客400

    游客400

  • 游客778

    游客778

  • 游客206

    游客206

  • 游客320

    游客320

  • 游客820

    游客820

  • 游客650

    游客650

  • 游客300

    游客300

  • 游客595

    游客595

  • 游客146

    游客146

  • 游客743

    游客743

  • 游客131

    游客131

  • 游客819

    游客819

  • 游客319

    游客319

  • 游客419

    游客419

  • 游客546

    游客546

  • 游客392

    游客392

  • 游客32

    游客32

  • 游客358

    游客358

  • 游客210

    游客210

  • 游客559

    游客559

  • 游客570

    游客570

  • 游客915

    游客915

通心粉二维码

最新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