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养殖技术 查看内容

在河蟹饲养管理中做到以下五点 可以保证水质良好

2017-4-11 19:06

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河蟹等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养蟹先养水。水质管理是河蟹等水产品养殖取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在河蟹饲养管理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调节水位。

要把握“春浅、夏满、秋适当”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水位调节。

3-5月份水深掌握在0.5-0.6米,

6-8月份控制在1.2-1.5米(高温季节可适当加深水位),

9-11月 稳定在1.0-1.2米。

特别要注意河蟹蜕壳期间应保持水位的稳定。换水时先排除池底老水,后灌入外河新鲜水。每次换水量控制在池水的1/5,加水应选择在凌晨或上午进行,不宜在傍晚加水。

2、及时调控水质。

水体溶氧应常年保持在4.5毫克/升以上,pH稳定在7.0-8.5之间,分子氮小于0.02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0.2毫克/升、硫化氢小于0.1毫克/升。



如有下列情况,需要换水或采取其它措施:

pH日波动幅度大于0.5,pH小于7或pH大于9;

池水透明度大于70厘米或过于浑浊而小于20厘米;

池水颜色显著变暗,无机悬浮物的数量增加,池塘水面出现稳定的泡沫,有机物多而耗氧量增加;

动物浮头,池塘底质发黑。

3、及时保护和控制好水草。

按照不同生长期控制水草的覆盖率。

春季占20-30%,夏季占50-60%,秋季占30-40%,

水草过少时,应适当进行补种或移栽,

水草过多时,应及时采取割茬清除、缓慢加深池水、增加池底溶氧等技术措施。

水草应控制在水面向下20-30厘米为最佳。

水草应注意防枯萎、烂茎、变黄、烂根、粘泥、疯长等,具体情况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及时加以处理。

4、及时改良底质。

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质变化情况,如底质恶化,再采取什么措施,水质都难以调节好。

在生产中,底质管理往往容易被忽视,必须养成定期(每隔7-10天)使用底质改良剂的习惯,管理好底质,水质就容易管理好。

5、及时观察水色和测定水质理化指标。

水质通常可通过水色来反映,常见优良水色如茶褐色、黄绿色、淡绿色、翠绿色等,

常见不良水色如白浊水、清色水、浑浊水、油污浮沫水、暗绿色及墨绿色、黑褐色及酱油色水(帮邦小黑--便携水质检测仪 体积小巧,随时随地检测水质,连接手机可查看数据和历史记录,还有水质分析报告供您参考)


水质不良除了在水色上得到直观的体现外,还可通过仪器测定在水质指标上如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反映出来。

若水质指标发生变化,应做适当的调整。


收藏

已有450 人点赞

  • 游客272

    游客272

  • 游客148

    游客148

  • 游客653

    游客653

  • 游客89

    游客89

  • 游客733

    游客733

  • 游客414

    游客414

  • 游客259

    游客259

  • 游客819

    游客819

  • 游客999

    游客999

  • 游客230

    游客230

  • 游客149

    游客149

  • 游客252

    游客252

  • 游客318

    游客318

  • 游客212

    游客212

  • 游客589

    游客589

  • 游客934

    游客934

  • 游客837

    游客837

  • 游客556

    游客556

  • 游客585

    游客585

  • 游客730

    游客730

  • 游客196

    游客196

  • 游客925

    游客925

  • 游客971

    游客971

  • 游客225

    游客225

通心粉二维码

最新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