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 池塘水体浑浊的几大原因 >>>>物理因素1. 降雨冲刷池塘周围的地面及池塘护坡,带来的含有较多泥沙的径流进入池塘,引发水质浑浊; 2. 新开挖的池塘,池塘底部缺乏有机质,导致池塘养殖水体中缺乏营养元素,藻类生长困难,加上水浅,在风力,增氧机的搅动,容易造成水体浑浊。 3. 增氧设备安装的不合理,主要是微孔增氧曝气设备,曝气盘的高度太小,导致曝气管距离池塘底泥过近,开动底部曝气增氧机时,容易导致底部物质悬浮,引发池塘水体浑浊。池水过浅,增氧设备的使用导致底部沉淀物的悬浮液容易引发水体浑浊。 4.养殖水体偏瘦,缺肥,藻类严重缺乏,一旦下大雨,由于水体上下层温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导致水体产生较强的密度流,底层的沉淀物随着密度流往上翻,在水中悬浮,很快就会形成泥浆水。 >>>>生物因素1.放养密度过大,特别是底层鱼养殖密度过大:多见于生鱼,黄颡鱼等池塘,主要是由于密度过大,生物的搅动导致养殖水体浑浊。 2.养殖水体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水体的原生浮游动物大量繁盛,大量浮游动物摄取摄食浮游植物(水藻),致使水体藻相难以形成优势种群,水体水藻藻种减少。水体失去藻相而显得浑浊。 3.水中缺肥严重或者水体营养不均衡,难以提供形成良好水色的藻种营养;或优良藻种缺乏也难以形成良好水色,导致水体长期肥不起来,进而产生水体浑浊的现象。 4.悬浮有机质过多。杀菌消毒后破坏水体菌相未及时补充有益菌,缺少菌种及时分解有机质。导致水体的悬浮有机物过多而引发水体浑浊。 5.摄食不足引起,池塘养殖的鱼类在池塘边上活动,导致沿塘边附近的水体出现浑浊,池塘中央水体不浑浊,这种情况可通过增加投喂量解决。 6.寄生虫病引起:养殖鱼类有体表寄生虫的情况下,常出现游边现象,鱼类集群游边导致池塘边出现局部浑浊,需要镜检后,针对性用药进行杀虫处理; 7.拉网后引起:拉网搅动池底,造成池塘水体的浑浊。 河蟹池塘的水体浑浊
/ 二 / 改善水体浑浊的方法 首先建议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样,如果是养殖水体没有什么藻相,且浮游动物过多,需要进行浮游动物的处理,杀灭或者使用水泵加滤网过滤掉浮游生物,之后在进行净水和培藻的处理。处理建议方案如下: 天晴时,每亩使用活力碳源+肥水EM菌1公斤,同时泼洒藻种100g/亩,或者用氨基酸肥水精华素+水美+藻种进行肥水操作,通常3天左右水色转绿,藻类生长繁殖较丰富。 泼洒EM
1.快速肥水:促进有益藻类大量繁殖,迅速改善水色,2—4天即达到适宜的养殖水色状态(肥、活、嫩、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