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养殖技术 查看内容

支招 | 河蟹塘野杂鱼危害多 殖户该这样处理

来源: 谈蟹论虾| 2017-4-21 09:59
说起野杂鱼很多养河蟹的老板都比较头疼!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今天来支支招!今年早春温度低温差大,河蟹蜕壳比往年来的稍晚一些,4月15日温度开始升高,很多塘口中的养殖动物开始活跃起来,尤其是小野杂鱼、在泥里的泥鳅,洞里的龙虾。直接导致水体泥浑、黄浑。很多水草开始挂脏,长势活力差;河蟹吃食少,翻倍率底,黑鳃黄鳃等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杂鱼的危害和怎样去处理。


一、 蟹塘有杂鱼的原因剖析

1、 清塘不彻底;很多塘口卖蟹迟,晒塘时间短,没有进行翻糖,冬季泥鳅在底泥中,清塘药物选择参差不齐,药效达不到预期效果。龙虾洞在蟹埂处,药塘时水位要上到8月份时的最高水位。

2、 进水口未用网目过滤;春季放苗前进水时,进水口未用网目过滤,鱼卵直接进入蟹塘。

3、 鳜鱼(桂花鱼)放苗后,很多塘口放一些大鲫鱼产卵,作为鳜鱼的饵料鱼,如果鳜鱼的成活率不好的情况下,塘口的野杂鱼多起来后又会把水搅浑。

4.其他情况;水草上携带一部分鱼卵,尤其水花生。龙虾、青虾较多也会把水体搅浑。

二、蟹塘杂鱼的危害剖析

1.水体出现黄浑、泥浑情况;这是杂鱼出现的最直观的现象,水体稳定性差,氨氮、亚硝酸盐高,河蟹摄食差,体质差,蜕壳晚,翻倍率低,严重情况会引起少量死亡。

2.水草挂脏,长势活力差,草抓在水上扎手;水草是河蟹栖息生长的重要场所,对河蟹的翻倍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3.菌藻失衡;水体稳定性差,前期水体培藻难培,有机碎屑耗氧物多,水体保肥性、保温性差。后期河蟹养殖溶氧较低,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和蜕壳。底部细菌多,河蟹发病率较高。

4.杂鱼与河蟹抢食严重;河蟹在池塘底层,杂鱼在水体中层,饲料未到底部就被杂鱼吃掉了,间接增加养殖成本,河蟹规格较小。

5.龙虾和泥鳅携带细菌病毒,发病率不能可控。

三、如何处理蟹塘野杂鱼

1.把好清塘关,杂鱼去无踪。选择合适的清塘药,洒好塘,翻好塘。

2. 进水口用网目过滤;60目的网两层绑在进水口水管上,鱼卵直接不会进入到蟹塘。有少量泥鳅可以下小地墩笼逮抓。

3. 河蟹塘放鳜鱼一亩5-10条,不需要放饵料鱼,塘口自身可以满足鳜鱼的摄食与生长。放鳜鱼前,处理掉野杂鱼,去当地渔药店咨询。建议:巴豆一亩3斤;清塘2008拌麦麸泼洒,海抖一扫光(可选,慎用)。

4.河蟹塘水草以伊乐藻为主,水韭菜、轮叶黑藻和大头翁为辅,选择干净无鱼卵的水花生。

5.河蟹塘少放或不放青虾和龙虾,细菌和病毒难控制,发病率高,河蟹产量过低。

6.后期水草多后处理杂鱼的效果差,杂鱼多处理不及时,选择投喂冰鱼。

7.提高河蟹自身体质,前期蟹苗吃食时加一些保肝护胆,增强免疫力的内服。

处理野杂鱼的塘口


其实,少量的野杂鱼在塘口并不会形成多大的危害,只是要避免它繁殖增多,以造成危害,所以,现阶段发现杂鱼较多的塘口可适当的加以处理,将其危害降到最低。

收藏

已有69 人点赞

  • 游客437

    游客437

  • 游客849

    游客849

  • 游客141

    游客141

  • 游客665

    游客665

  • 游客561

    游客561

  • 游客298

    游客298

  • 游客443

    游客443

  • 游客966

    游客966

  • 游客470

    游客470

  • 游客986

    游客986

  • 游客235

    游客235

  • 游客865

    游客865

  • 游客717

    游客717

  • 游客381

    游客381

  • 游客80

    游客80

  • 游客65

    游客65

  • 游客309

    游客309

  • 游客554

    游客554

  • 游客334

    游客334

  • 游客281

    游客281

  • 游客54

    游客54

  • 游客563

    游客563

  • 游客664

    游客664

  • 游客422

    游客422

通心粉二维码

最新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