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福建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鲍鱼养殖基地的5万笼鲍鱼,分乘2艘活鲍鱼专业运输船,从连江县苔菉镇出发,驶向1600多公里之外的山东荣成避暑。此后的近一个月内,还将有4批鲍鱼重复这样的旅程,使得北上避暑的鲍鱼总数达到25万笼。 连江养殖户展示养殖中的鲍鱼 鲍鱼养殖规模与成活率,如何相得益彰?活水调运鲍鱼,南北结合养殖,这就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鲍鱼养殖企业福建中新永丰实业公司的办法。如今,在全国“鲍鱼之乡”连江县,这一办法被大多养殖户效仿。 中新永丰负责人、连江鲍鱼协会会长吴永寿向记者介绍,鲍鱼生长水温必须控制在20℃上下。入夏以后,南方海域温度升高且台风多发,公司便将鲍鱼通过活水船运至山东荣成饲养,成活率接近100%。 “其实,这些鲍鱼对山东熟得很,今年可是它们去山东‘避暑’的第二年。”吴永寿说,鲍鱼在广东成苗后,经过淘汰,被第一次运往北方度夏,国庆前后回到连江时,已长成约5厘米长的半成品。经过大半年的养殖,次年5月二次北上,最终将长成个大肥美的高品质鲍鱼。这些鲍鱼,一部分在国庆前后就地上市,一部分运回福建,待春节时卖个好价钱。 如果把时间拨回2015年,吴永寿还是愁容满面。“南北对养的主意我们早就想到,唯独苦于没有交通工具。”吴永寿说,早年公司采用卡车运输,鲍鱼死亡率很高;去年,公司斥资3200万元定制了两艘喷淋式活水船,最终实现鲍鱼运输途中100%成活。 “别看我们投入大,其实回报更大。”吴永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笼鲍鱼6公斤,放在南方养一年只剩下4.5公斤,运到北方能长到8公斤,每笼的运输成本150元,以每公斤鲍鱼售价140元计算,一笼鲍鱼可多赚约400元。 除了自身盈利,吴永寿还不忘捎上鲍鱼养殖散户一程。25万笼鲍鱼中,有10万笼来自周边苔菉、下宫等乡镇的30多户养殖散户。 转型升级,连江鲍鱼再迎发展机遇 “中国鲍鱼之乡”、“连江鲍鱼”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连江鲍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年间,属于连江鲍鱼的“金字招牌”纷至沓来,养殖规模也逐年扩大。数据显示:去年连江全县投放鲍鱼苗约18亿只,累计养鲍总量超过25亿只,完成鲍鱼加工量3500吨。今年春季的投苗量同比也猛增近50%。 欣欣向荣的形势为全行业注入了强劲信心,但也容易带来过剩的问题。为此,中新永丰提前布局鲍鱼深加工市场,用以转化鲜货市场的风险。“鲍鱼的生长周期在3年左右,去年,大批养殖户的涌入,倒逼我们开始思考转型升级,在产品深加工方面寻求新的出路。”吴永寿说,公司拟引进日本的先进设备,与新加坡进行技术合作,研发出适合“海丝”沿线国家口味的佛跳墙、大盘菜等鲍鱼深加工产品,进一步迎合年轻人口味,抢占家庭鲍鱼消费市场。 而对鲍鱼养殖来说,比价格更重要的是品质。 “鲍鱼娇气,要养成健康、口感好、品质上乘、成长周期短的鲍鱼,幼苗必须健康强壮,无药残,海域水质必须纯净无污染。”连江县海洋渔业局工作人员说,近几年,随着政府部门的引导和养殖户生态意识的提高,塑胶渔排逐渐铺展开来。 如今,在连江县苔菉镇后湾村海域,原本开阔的水面被一排排橙黄的渔排占满,分外整齐靓丽。“以往的木头、泡沫渔排只要一两年或遇到台风就会产生大量的‘海漂垃圾’,影响鲍鱼生长。而环保塑胶渔排10年内可循环利用,最后还能回收,不仅不会污染海洋,还能将海藻、贝类等品种进行套养,为鲍鱼提供丰富饵料。”吴永寿介绍。 目前,连江鲍鱼养殖产量约占中国鲍鱼市场的40%,绿色、生态的新名片正与口感、品质一道,成为连江鲍鱼的代名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