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天(24-26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将迎来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山西、河北局地有大雪。大风降温紧随而至,部分地区降幅超过10℃。提醒公众注意防范雨雪降温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今明天京津冀等地霾天气将再起,好在强度较弱,时间短。 中东部迎大范围雨雪降温 中央气象台预计,24~26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将有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等地将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有大雪;南方大部有小到中雨。 大范围雨雪袭中东部部分地区降温超10℃
这轮降水明天(25日)最盛,雨雪分界线最南端抵达陕西南部、河南、山东南部一线。山西可能出现中到大雪,新增积雪深度2-5厘米,局地8-15厘米。 雨雪天气将导致道路湿滑或结冰,雨雪过后容易出现大雾天气,需防范对交通运输、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等的不利影响。 较强冷空气随后来袭。预计,25~27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西北地区、东北、华北及其以南大部地区将先后出现4~6级偏北风,气温下降4~8℃,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0℃以上。
12月27日,寒潮降温最大时,850百帕0度线抵达江南南部 这股冷空气将致有些地方的降温可以达到寒潮标准。它的大风和降水席卷整个雾霾区,哪里有雾霾就吹哪里,哪里有雾霾就洗哪里,四川盆地也不会例外。所以这股寒潮,是霾的克星,全国都会享用它的恩泽。它的降温虽然不如11月那次剧烈,但降温范围直达全国,几乎没有不降温的地方,就是降多少的问题。所以除霾的代价,当然就是冷。大致的时间表是:24-25号新疆降温,26号“三北”降温,27号全国降温,28-29号补充降温。 寒潮南下形势 寒潮850百帕降温形势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福建和华南,会先在24-25号大升温、再到26-27号大降温,上上下下可能会有感冒的赶脚,一定要注意,不能只裹,该脱时脱,该裹时裹。
在我国,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鱼的养殖,大多是在露天池塘或者海域内设置的网箱中进行的。 因此,从南方到北方的养殖鱼类均面临在越冬期间水温降低的问题。 不过,由于我国开展水产养殖的地域比较辽阔,在进入冬季后,南方和北方的养殖水体降温幅度存在很大的差异,采取的防病管理措施以及针对的主要病害也是有所不同的。 按照养殖水体是否结冰的情况来区分,可以将养殖水体分为两类:
如位于秦岭以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这些地方的养殖池塘进入冬季后,池水表面开始结冰并形成较厚的冰层。 在进入冬季后由于光照射强度降低,进入池塘水体中的光线不充分,导致池塘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幅度降低,可能引起池塘水体中溶解氧量下降,容易造成存塘越冬养殖水生动物因缺氧而出现泛池。 因此,当池水水面结冰时,为了防止因水下溶氧量下降而造成养殖水生动物缺氧的现象,可采取将池塘冰层凿开、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必要时可开动增氧机给池塘水体中增氧等措施。 当春季来临时,随着阳光照射强度逐渐升高,气温开始迅速回升,而池塘水面上的冰层逐渐融化而又未全部融化时,如果池塘水体中的藻类繁殖速度快,光合作用强,就可能导致使池塘水体中各种气体饱和度迅速升高,可能引起越冬水生动物发生所谓的气泡病。 近年来,这种疾病在我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结冰池塘中是比较常见的。 患气泡病后的养殖水生动物虽然不会发生大规模急性死亡,但是,由于患病后的养殖水生动物体表通常会受到比较严重的损伤,导致养殖水生动物自身的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减弱。 主要的预防方法有:
对于已经患气泡病的养殖水生动物,还可将其转移到清新的微流水中去暂养。 随着春季的到来,水温逐渐上升后,水生动物的损伤处就会因真菌感染而出现 严重的水霉病,养殖水生动物往往因水霉病的发生而造成大量的死亡。 这种现象多发生于我国的东三省越冬池塘中的养殖鲢、鳙、草鱼和鲤等养殖鱼类。
包括不结冰的南方低温水体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的越冬池塘中,水生动物容易发生的主要病害主要有水霉病、赤皮病和竖鳞病等。 对于低温环境下发生的这些疾病,由于水温低养殖水生动物尚不能摄食的时候,可以采用消毒剂全池泼洒的方法,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防治病情进一步恶化。 如采用在养殖水体泼洒二氧化氯的方法,使水体中药物的浓度达到0.3mg/L的浓度,隔天1次,连续泼洒2次。 当水温逐渐上升,水生动物开始摄食后,要从患病鱼体上分离致病菌完成药物敏感性测定,选择对于致病菌敏感的药物,拌合在饲料中定量投喂抗菌素类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赤皮病和竖鳞病的蔓延。 无论是对于结冰水体还是不结冰的水体,在进入越冬前的采取相应的预防疾病措施,是避免在越冬期间养殖水生动物出现各种疾病的关键。 这些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鲤春病毒血症(SVC)是我国农业部认定的唯一的水生动物一类疫病。在我国北方、西部主要省份以及中部部分省份流行,对养殖鲤的危害比较严重。 SVC可以在所有年龄的养殖鲤中发生,尤其是仔鱼和幼鱼死亡率最高。 SVC的暴发与否受到水温、鱼体健康状况、种群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养殖水体温度在10~20℃范围内发生率比较高。 对于SVC的预防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发生疾病后的池塘应停止养殖鲤至少两年以上,并用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 鲤痘疮病的病原为鲤痘疮病毒,又称鲤疱疹病毒I型(CyHV-I)。也是一种流行于冬季及早春低温(10~20℃)季节的疾病。 鲤痘疮病在我国北方地区以及上海、湖北、云南、四川等地时有发生,危害比较严重。 这种疾病在水质比较肥的池塘、水库和高密度的网箱养殖鲤中流行较为普遍,不过,当水温上升到25℃以上时,可能逐渐自愈。 鲤痘疮病可根患病鱼体表出现据“石蜡状增生物”的症状进行初步诊断。 对于这种疾病的防治方法有: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