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的台湾泥鳅养殖于2013年年初在广东兴起,从最初的区区几百亩,经过短短四年的发展,养殖总量呈几何式增长,据业内资深人士估计,2017年台湾泥鳅全国养殖总面积或将超过30万亩。高峰期全国日流通量接近200万斤。但养殖总量迅速膨胀的过程,也是价格逐步降温的过程。从2014年的20多块/斤,到后来的十二三块,今年年初,价格跌至7-8块/斤的历史最低,并趋于平稳。不出意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台鳅的价格都不会有大的波动。
显然,台鳅养殖业已经告别过去的高价时代,进入微利期。如今抓在手里的是再普通不过牌,面临的是新的局面,还想玩下去,只能认真玩,打好每张牌。展开一看,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以下几点问题:一、养殖技术尚不成熟,还未摸索出一套适当的养殖模式;二、苗种泛滥、病害增多;三、养殖周期过长,集中上市,鱼价波动大。怎么破?以下提供几点思路:
把好苗种关,拒绝近亲苗
我们知道台湾泥鳅作为人工养殖品种具有多种优势,其中苗种孵化的技术门槛低是最典型的特点之一,某种程度上,台湾泥鳅的迅猛发展归功于其苗种易获得。但这也存在两面性,有利有弊。一方面由于孵化难度低,经验丰富的养殖户完全有能力自行选育,使台湾泥鳅变成了一个藏种于民的大众化养殖品种。事实上,台湾当地的养殖户也是这样做的,选取往年大规格的成鳅做亲鱼,进行孵化;而利弊的另一面,也是由于其苗种的孵化难度低,在养殖热情高涨、苗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大大小小的苗种场得以“遍地开花”,引发恶性竞争,造成苗种泛滥,苗种质量良莠不齐。
在恶性竞争的大环境下,极少有人去做保种护种的工作,多数苗种场只考虑怀卵量,而不考虑种质的问题。很多小苗场,孵化程序不规范,如对亲鱼进行强行催产、近亲繁殖等导致种苗质量恶化,反映到养殖端,就呈现出生长速度慢、成鱼规格不齐整、饲料系数高等问题。除了慢长和规格不齐整等问题外,红点、红嘴、烂身等病症也在增多。
另外关于台鳅的种源问题也一直存在争议,实际上台湾泥鳅在不断杂交的过程中,亲本的来源已经无从追溯。我们现在所讲的台湾泥鳅,指的是台湾地区主养的一种泥鳅品种,主要集中在台南一带,养殖总面积约为1500亩,年产量约600吨。目前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没有一个关于台湾泥鳅品种的明确定义,那么就无所谓纯种和杂交种,但是优质苗和劣质苗差别明显(近亲繁殖所获得的苗质量差)。笔者经多方打听,2013年之后,大陆几乎没有人再去台湾引种。这是因为台湾泥鳅已经完全适应了大陆的生长环境,能够本土自选繁育。“经过严格筛选后的大陆本土种鳅,质量也还是不错的。台湾原种确实长速更快,但是成活率没有本土选育的品种高,本土的种鳅产的苗更适应本土的养殖环境,所以综合而言,并没有多大差别。”珠三角某苗种场负责人透露。
重技术重管理,优化养殖模式
但也有人认为,市场成熟之后,有自净能力,品质差的苗种和商品鳅会被淘汰,阵痛过后,市场将会回归理性。最终养殖赚不赚钱,就看技术和管理过不过关。荆州展翔饲料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张军认为:“苗种的质量问题不会成为限制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真正决定这个产业能否进一步发展的,是养殖模式能否升级,技术能否革新。”
“养殖模式在现有的基础上不升级的话,在产量和效益上很难进行提高。本土的台湾泥鳅养殖沿袭了江苏连云港养殖黄板鳅的小塘养殖模式,但这种模式用在台湾泥鳅上养殖效率不够高,不能完全发挥其品种优势,我们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得出结论,养殖台湾泥鳅要用‘大塘深水’模式,还要配以一定数量的白鲢进行套养。”张军介绍道。
就目前全国的放养模式上来看,广东地区一般10月份开始下苗,3-4个月为一个周期,大多一年一造,少数养两造。山东大多5-6月下苗,一年一造,冬季出鱼。华中地区,4月中旬到6月中旬下苗,一年一造,冬季集中出鱼。基于放养模式上的特点,全国几大主养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春节前后集中出鱼,这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价格。
错开上市高峰,完善分级销售
“因为这条鱼一年四季都可以下苗,所以每个时间段都有商品鳅上市,说不准具体哪个时间段价格高,哪个时间段价格低。但每年的10-12月,由于山东、四川、江西及两湖地区的鱼大量上市,价格总是不会太好。”
“年前年后是消费旺季,去年很多养殖户认为年底价格会好,所以大量地存鱼,准备在年前年后卖,刚刚相反,由于存量过大,市场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导致价格偏低,继而引发养殖户的恐慌心理,疯狂抛售,令价格跌得更惨。”佛山敦皇水产总经理李国伦分析道。
有别于其他养殖品种,台湾泥鳅规格上从80尾/斤到6尾/斤都可以作为商品鱼流通,而每个地区对于规格的需求又有所差异,比如北方偏好大规格,而南方更喜小规格。完善台鳅分级销售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把不同规格的台鳅分级,按不同的市场需求进行销售。这样不但能建立流通端与生产端的供求平衡,还能使每个规格的台鳅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总的来说,台湾泥鳅作为一个新品种,引进到大陆这几年,还是非常成功的,很多人从中获了益,尤其是在2015年珠三角遭遇百年不遇的寒潮,众多养殖户折戟南美白对虾之际,这条鱼给他们带去过希望。热潮过后,台鳅养殖业已经进入了平稳发展期,未来几年,无论对于养殖户,还是饲料企业而言,都将是一场优胜劣汰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