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大话水产 查看内容

壹周食话丨生吞鱼胆可治病的偏方也信?鱼类的这些部位千万别碰!

来源: 通心粉社区| 2017-1-5 11:13
通心粉社区携手通威食品实力打造干货平台★【壹周食话】★
您关心的食品安全
我们愿为您认真解答
每周发布,诚意满满
--★壹周食话,只说实话★--
第四期来袭!

前两天,一则《生吞鱼胆治眼病 农妇中毒险丢命》的新闻在网上疯转起来,内容是武汉一农妇为了治眼疾生吞了一个鱼胆,当晚就呕吐腹泻不止,肝肾功能衰竭,险些送命。小编上网一搜,发现每年都会有好多这种类似的事件发生!

[attach]165650[/attach]

中医医书《证治准绳》记载,鱼胆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止痛的功效,很多地方有把食用鱼胆作为治病偏方,但是鱼胆真正起到药效作用是其他药材混合后外用才能起效,而不能直内服。有相关研究表明,在我国常见的鱼种,草鱼、青鱼、鲢、鳙、鲤、鲫、团头鲂、鲮等,其胆汁均具有一定的毒性。不论生吃、熟食、泡酒吞服、还是以鱼胆汁滴眼等外用手段,都会引起中毒

[attach]165649[/attach]

鱼类虽美味,但不是每个部位都能食用的,除了上述的鱼胆外,这些部位也最好别碰:鱼体腹腔两侧有一层黑色膜衣,是最腥臭、泥土味最浓的部位,含有大量的类脂质、溶菌酶等物质。

1、鱼鳃勿食用
鱼在水中生活时是通过鳃来呼吸的,水中的氧气通过鳃进入鱼的身体,而水中存大量的细菌和寄生虫,通过鳃时被过滤的细菌粘在鳃丝上,所以吃货们请大胆扔掉鱼鳃!

2、鱼内脏请少吃
鱼的胃肠,食料聚集的地方,特别是胃肠系统内往往残留很多污秽物,并且内脏易积聚有雪卡毒素(已知的雪卡毒素至少有4种,它们的毒性比河豚毒素强20倍),一般情况吃货们也不会食用内脏,因为清理起来实属困难啊!

[attach]165648[/attach]

3、死的河蟹、甲鱼千万别吃
当河蟹、甲鱼已死时,蟹体内的组氧酸会分解产生组胺。组胺是一种有毒的物质。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蟹体积累的组胺越来越多,毒气越来越大,即使蟹煮熟了,这种毒素也不易被破坏。

4、海产鱼类不新鲜时慎吃
海产鱼类中的青皮红肉鱼,如鲐鱼、金枪鱼、鲣鱼、秋刀鱼、鲭鱼、沙丁鱼体内组氨酸含量较高,当这类鱼贮存不当,鱼不新鲜时, 细菌也会把鱼类中组氨酸转变成组胺,与死的河蟹、甲鱼一样,不能再食用!

不管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死了一段时间都请勿食用,当然,经过急速冷冻的鱼除外哦,不过对于冰鲜鱼解冻的处理方式来说还是有讲究的,需将冰鲜鱼置于冰箱保鲜层、用微波或者流水的方式对冰鲜鱼进行解冻,要避免将鱼在冷冻状态下直接取出放置于室温下自然解冻。
[attach]165647[/attach]

转载声明:
本文系通心粉社区与通威食品联合打造,凡转载请按以下格式:
来源:通心粉社区、通威食品
未按照以上要求进行转载,均视为侵权,谢谢合作!

收藏

已有74 人点赞

  • 游客841

    游客841

  • 游客988

    游客988

  • 游客434

    游客434

  • 游客579

    游客579

  • 游客252

    游客252

  • 游客48

    游客48

  • 游客816

    游客816

  • 游客420

    游客420

  • 游客644

    游客644

  • 游客933

    游客933

  • 游客349

    游客349

  • 游客596

    游客596

  • 游客432

    游客432

  • 游客556

    游客556

  • 游客286

    游客286

  • 游客954

    游客954

  • 游客283

    游客283

  • 游客311

    游客311

  • 游客642

    游客642

  • 游客358

    游客358

  • 游客985

    游客985

  • 游客494

    游客494

  • 游客35

    游客35

  • 游客638

    游客638

通心粉二维码

最新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