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鲀虽然营养价值高且美味,但食用不当却会引发中毒的风险,即使如此,仍然有不少人为之铤而走险。长期以来,国内河鲀大多在沿海地区销售,还未开放内地市场,如今逐步向内地和北方发展,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潜力。 随着政策的调整和产业的逐渐规范化,河鲀对于老百姓而言,以前是“不敢吃,吃不起”,如今是“放心吃,吃得起”,随着河鲀养殖规模不断增加,成本和价格均有所下降,河鲀逐渐成为了老百姓消费得起的鱼。 随着去年河鲀养殖“有条件放开”政策的颁布,河鲀逐渐步入正轨,对于环保、产业以及人们的饮食都带来积极的影响。 “有条件放开”迎契机,今年总产量或达3万吨 据悉,河鲀分海水和淡水两大类,海水类主要集中在北方,比如山东、辽宁、天津、河北等地,淡水类分布于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其养殖品种主要包括红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以及条纹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不同地区的河鲀养殖品种有所差异,如江苏以养殖淡水类的暗纹东方鲀为主,东北一带主要养殖红鳍东方鲀等。 中国渔业协会河鲀鱼分会副会长朱永祥介绍,2016年全国河鲀的总产量大概为2万吨,全产业链包括饲料、养殖、加工、物流、餐饮等总产值可达30亿元左右。 “经过去年农业部颁布政策 ‘有条件放开’以后,未来三年河鲀产业将实现喷井式增长,预计将会达到100亿元的产值规模。‘有条件放开’国家政策使得河鲀产业具有明确的规范化管理,引导河鲀产业沿着健康的轨道有序地发展,对养殖户而言也有利好影响,保障了河鲀养殖效益。”朱永祥说。 广东地区,今年河鲀养殖增量较为明显,其养殖区域主要分布中山坦洲、珠海斗门与广州番禺、增城、佛山顺德、江门新会等地,总体养殖面积大概为2万亩,由于今年广东南美白对虾养殖业遇到了瓶颈,病害高发,养殖户亏损严重,河鲀成为了转养方向之一。 福建地区,河鲀养殖主要分布在漳浦沿海一带,养殖面积将近3万亩,其养殖规模与往年相比基本持平。 朱永祥估计,以河鲀春季投苗量统计上可以看出,今年河鲀养殖量增加较为明显的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江苏、上海、辽宁等地,预计到年底河鲀的总产量可达到3万吨,将比去年增加1万吨左右,增长幅度高达50%。 养殖逐步规范化,鱼源基地将有序增多 在行情方面,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表示,由于去年“有条件放开”政策的颁布,河鲀产业得到健康发展,鱼源基地的河鲀价格大幅上涨,涨幅超过50%;而非鱼源基地的由于不允许在市场上流通,受到市场冷落,因此价格低迷。 “如今河鲀已经获得市场的认可,备案养殖场的前景光明。今后产业发展趋势增加养殖基地的备案和加工厂的审核备案,进一步开放,让更多企业进入流通环节,企业必须要符合要求,必须走向规范。”崔和说。 广州市金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淦认为,河鲀作为一个特有品种,整个产业链从种苗到养殖到加工到市场销售都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目前有些养殖户还处于无牌照养殖状态,以后国家将会进一步严查,不符合法律规范的养殖区域会被全面封锁,虽然这必将使得河鲀的养殖面积进一步缩小,但是河鲀产业今后不能再盲目养殖、滥用药物,而是应该向规范化、合法化方向发展。” 对于河鲀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优势体现,朱永祥提出了以下方向: 一、由于河鲀对温度要求较高,无法越冬,水温过低的话容易冻伤,今后河鲀养殖将会集中在广东、福建、海南等南方地区或者有温泉的地方; 二、加工业方面,由于国家规定河鲀不能活鲜销售,必须加工过后才允许上市,这必然会带动河鲀加工产业的发展; 三、深加工方面,由于河鲀除了制作成半成品销售还可以再进一步精细加工成熟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也会推动河鲀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四、对餐饮业也是个利好,河鲀可制作的菜品有上百种,为餐饮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五、水产品外销方面,河鲀可出口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促进了我国水产品的国际贸易发展; 六、政府方面,农业部和食品质检部加强对河鲀产业的引导和监管力度,提供生产加工技术上的指导。 从物种保护的角度看,河鲀的人工养殖,也有利于保护河鲀物种,比如暗纹东方鲀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但现在野生暗纹东方鲀数量极低,政府通过放流的方式使河鲀物种得以延续,对自然生态和物种保护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总体而言,随着河鲀养殖和市场销售的逐步放开,其产业的未来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