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来自潜江的小龙虾,或清蒸、或蒜蓉、或香辣、或茴香,让你吃得爽,是小龙虾的价值所在。当然,若来瓶啤酒,更酣畅淋漓。 你或许有点奇怪,谁不知道小龙虾? 其实,我有许多小秘密。 我是谁 ——造福乡里,我有追求 我,小龙虾。 把我拿起来仔细端详,你看到了什么?没多少东西——也就是红彤彤的身体、威猛的大钳子。 尽管看起来都模样差不多,你可千万别把我归入大路货。 在吃货们眼里,我是美味。 这组数字你未必知道:旺季,潜江日均消耗50吨,日均外销400吨;一年可卖25亿尾,拉动产值180亿元;去年,来潜江旅游人数68.9万人次,同比增长8.86%。武汉更是吃疯了,各色虾店百花齐放,仅“靓靓蒸虾”“巴厘龙虾”两家,旺季各自一天能卖出约3吨,约20万尾。 在养殖户眼里,我是福星。 就说白鹭湖管理区关山分场村民关国平吧,以前在60亩水稻地里忙活一年,一家四口收入不到10万元。2013年,他尝试虾稻共作,年收入超过30万元。这年开始,我让关山农场户均收入从2万元增加到20万元以上,村里半数家庭买了小汽车。 在餐饮老板眼里,我是财神。 2015年开业的中国潜江生态龙虾城,生意火爆。“味道工厂”“小二上虾”“虾皇”等20多家餐馆入驻,年销售额近1亿元。单就“味道工厂”来说,日均接待近千人稀松寻常。 在加工企业眼里,我是宝贝。 潜江有小龙虾加工企业11家,鼎鼎有名的是莱克集团和华山水产。单说莱克,了不得,年加工能力20万吨,加工量和出口创汇占湖北总量的半壁江山。 在政府眼里,我是支柱。 听说,潜江发放养殖财政补贴资金177.4万元,为8000多人次提供技能培训。 听说,潜江积玉口镇、张金镇、渔洋镇、老新镇、熊口镇等地,希望3年内带动5000贫困户开展虾稻共作。目前,51个贫困村养殖面积6800亩,华山水产带动的赵脑村,人均收入达到1.68万元,村民全部脱贫。 还听说,我在全省的综合产值已突破600多亿元,近10万名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月薪万元以上。 哈哈,听起来,我还有两把刷子吧?都说农业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太有必要了,越改我的价值越大嘛。我要做一只有追求的小龙虾。 从哪里来 ——科技发力,我有品质 我的家,在潜江有50万亩。 大吗?确实!单就我的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出口创汇,我连续10多年让潜江在全国当老大,成为响当当的“中国小龙虾之乡”。 名气是不小,但你不必把我的家族追溯到很遥远的年代。 我的学名叫克氏原螯虾,上世纪80年代,我被引进湖北后,立即引起省水产研究所专家舒新亚的注意。 有人说我是“怪物”,专门破坏田埂。 舒老师不这么认为。在他眼里,我的经济价值、科研价值都不小。 潜江莱克集团成立全国最大的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后,舒老师干脆住到潜江,潜心研究我的良种选育、人工繁育和生态养殖。 他们努力揭开我的基因密码。他们把来自澳洲、美国、英国等地不同品种的小龙虾进行繁育,又在全国7个湖泊寻访优良品种,进行如“试管婴儿”般的选育。 他们正在美国克氏原螯虾的基础上,做品种改良。改良后的我,不仅个头大,生长速度有望提升30%。“这意味着,年产量可增长20%以上。”舒老师可开心了。 还是科技力量大。如今,选育繁育中心年产优质虾苗30亿尾,正在破解虾苗不足、品种退化等难题。 提升品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我要做一只有品质的小龙虾。 到哪里去 ——满足需求,我有理想 有人说,这还用问,不都去肚子里了吗?这可不一定。 目前,在潜江,除了上餐桌,我还被开发成了保健品。听说,在日韩,我还能成为化妆品,让女士更美丽。 最神奇的是我身上的壳,没错,就是被你们扔掉的红红的壳。 潜江每年产生废弃虾壳5200吨左右,堆积成山,臭不可闻,华山水产公司董事长漆雕良仁决心破解难题。 他们与武汉大学合作研发,投资近5亿元,建成甲壳素深加工中心,成功从虾壳中提炼出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壳聚糖、壳寡糖等产品。 仅2016年,华山年产保健食品50亿粒,增加产值30亿元,潜江已成为全国唯一的淡水甲壳素精深加工基地。 我从传统农业,蹦跶进现代生物医药,是不是有点高大上? 我还蹦跶进了互联网呢。 不信?你在淘宝网输入“潜江小龙虾”,“虾尊”“虾皇”“虾小弟”等线上品牌,弹出的页面至少12页。一点鼠标,快递哥就会把烹饪好的我,送到家门口。我自带冰块哦。 这多亏2015年潜江推进的“互联网+小龙虾”行动计划,让我长“翅膀”,飞向全国。去年,我在网上卖了4.5亿元。 我到哪里去?最终,我到消费者需要的地方去。 十八般武艺,只为满足你的需求。我要做一只有理想的小龙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