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通心粉社区 首页 水产 大话水产 查看内容

科普 | 吃了这么多的鱼,您可知为何有的鱼刺多有的少?

来源: 39健康网 | 2017-1-19 09:26

    鱼刺的学名,叫肌间骨,它是分布于鱼类椎骨两侧肌隔中的小骨,主要生长在低等真骨鱼的体内。古生物学家们发现,随着鱼类的逐渐演化,肌间骨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又从多到少,最后消失的过程。可以说,鱼刺的多少,部分程度体现了鱼类的进化史。

    鱼,作为一种“小孩吃了聪明,男人吃了强壮,女人吃了漂亮,老人吃了长寿”的肉类,广受营养学家和喵星人的欢迎。爱吃鱼的人一定知道,吃鲫鱼、草鱼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因为它们的刺又小又密,一不小心就会发生鱼鲠在喉的惨剧。而吃鲶鱼、乌鱼的时候,就可以稍微放松一点,因为它们的刺比较大,也比较明显,可以很容易地剔出来。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一些鱼刺多,一些鱼刺少的情况呢?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所谓的“鱼刺”是什么。这些鱼刺在生物学上有个学名,叫肌间骨,它是分布于鱼类椎骨两侧肌隔中的小骨,主要生长在低等真骨鱼的体内。我们熟知的鲤鱼、草鱼、鲢鱼,都属于低等真骨鱼中的鲤形目。古生物学家们发现,随着鱼类的逐渐演化,肌间骨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又从多到少,最后消失的过程。例如,出现得较早的鳗形目,是肌间骨最多的,而略微晚一些出现的鲤形目,肌间骨依然存在,但是数量比起鳗形目已经有所下降,到了更晚一些的鲇形目(例如鲶鱼),体内的肌间骨已经接近于无。可以说,鱼刺的多少,部分程度体现了鱼类的进化史呢。

  那么,肌间骨主要有什么作用呢?这在科学界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流传较广的说法是,认为肌间骨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肌肉,控制鱼的运动。在鱼需要进行纵向运动的时候,肌肉收缩,凭借肌间骨产生作用力,做出一些较为细微的方向转变。但是像鲶鱼这种肉食性鱼类,捕食主要依靠瞬间爆发力,需要强劲的骨骼支撑和发达的肌肉。这种生存的需要,使得肉食性鱼类不再依赖肌间骨,骨骼在进化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粗大,小刺也越来越少了。总之呢,动物进化的过程通常都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结构简单到完善。鱼类骨骼的进化在数量方面就表现为逐渐减少而更合理集中。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我们生活会经常发生“鱼刺卡喉”的情况,也有因处理不当,因鱼刺卡喉而丧命的事,那么鱼刺卡喉最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呢?可能会有人“说喝醋、拿馒头噎”,但这真的好使吗?专家解释鱼刺卡喉后,最好的方法是“停止咽,努力吐”,也就是赶紧催吐,如果吐不出来,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收藏

已有68 人点赞

  • 游客337

    游客337

  • 游客479

    游客479

  • 游客623

    游客623

  • 游客59

    游客59

  • 游客977

    游客977

  • 游客118

    游客118

  • 游客508

    游客508

  • 游客237

    游客237

  • 游客128

    游客128

  • 游客615

    游客615

  • 游客632

    游客632

  • 游客238

    游客238

  • 游客973

    游客973

  • 游客67

    游客67

  • 游客355

    游客355

  • 游客459

    游客459

  • 游客503

    游客503

  • 游客636

    游客636

  • 游客758

    游客758

  • 游客289

    游客289

  • 游客503

    游客503

  • 游客459

    游客459

  • 游客330

    游客330

  • 游客729

    游客729

通心粉二维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回复 老四00 2017-1-19 10:34
学习学习学习
回复 5747f6e65fe1b 2017-1-19 10:30
学习一下!!
回复 wang 2017-1-19 10:00

查看全部评论(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热门资讯

      热门视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