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复苏,不少时令鱼鲜也随着春汛应期而至。这些蛰伏修养了一冬的鱼儿们,经历了几场春雨的滋润灌溉,饱食了春天的新生水草和浮游生物,因而变得异常肥美起来,那其中的清鲜恬淡,或许才是奢华的春膳之最。 鳜鱼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鳜鱼,又名桂鱼,虽然四季皆有,但以三月桃花盛开时节最为肥美。鳜鱼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也是东北“三花五罗”中最为名贵的鱼。鳜鱼数百年来独占“春令时鲜”的榜首,这是因为鳜鱼肉质细嫩丰满,无胆少刺,为春季淡水鱼之上品。 鲳鱼 每年小满前后,梅子黄时,鲳鱼都会游到内海产卵,此时鲳鱼肥美鲜嫩,因此这段时间,正是品味鲳鱼的最佳时节。鲳鱼的得名有两种说法,明代李时珍释其名说:“昌,美也,以味名。”此其一。第二种说法是,鲳鱼在海中游动时,口中流出许多唾沫,吸引了不少小鱼小虾追逐而行,犹如招蜂惹蝶的娼妓。鲳鱼以肉质肥嫩,肉多刺少,色泽洁白,滋味鲜美而著名。 鲳鱼吃法很多,既可红烧,也可清蒸。如将鲳鱼去骨削成薄片,可作铁板鲳鱼片,其肉质更为鲜嫩肥美;也可将其油炸用作冷盘。如将鲳鱼煮熟去骨,切碎后再加粳米、调料等,则可煮成鲳鱼粥,对脾胃虚弱者尤为适宜。此外,鲳鱼还可腌制或糟制,以供日后食用。 鳓鱼 有民谚曰:“三鲳四鳓”:意是三月是吃鲳鱼的好时候,而四月的鳓鱼更美味。鳓鱼因其眼较大,故民间称其为“大眼曰”。我国沿海各处都有出产,叫法也不同,还有白鳓鱼、曹白鱼、白鳞鱼等别称。 鳓鱼洄游季节性较强,游泳迅速,对温度的反应敏感,在水温低时,它们都在近海水域栖息,当水温升高则靠近沿岸活动,每逢春季至初夏,它们成群结队地从外海游到河口沿海产卵,即形成“渔汛”。鳓鱼食法很多,清蒸红烧皆宜,清蒸当为首选。若是雌鱼应保留鱼子,与鱼同蒸可增鲜提味。 鳊鱼 “春鳊秋鲤夏三黎。”春鳊,意指春天正是吃鳊鱼的最好时机。鳊鱼通常生长在咸淡水交汇的地方,冬天水温偏低,鳊鱼一般沉到水底游动,能吃到的东西也少,春天水温渐渐回暖,鳊鱼开始浮到水的中段,也开始抓紧时间四处觅食了。它们会把自己喂得很肥,以便迎接即将到来的交配期,所以这段时间的鳊鱼条条健壮肥美。此时,它的外表富有光泽,鱼鳞闪亮,肉质嫩滑而肥美,并且越大肉质越鲜。 鮰鱼 鮰鱼又名回鱼、鮠鱼、肥沦、江团、白吉,是长江水产的三大珍品之一,学名“长吻鮰(鮠)”,因与“回”同音,民间通称“回鱼”。 这种鱼只见于大江大河的激流乱石之中,湖泊中极难见,溪或堰塘中不会有,生存水域一般都至少在10米以上深度。春夏间最为肥美,其肉质细腻味美,鲜嫩不腥,无肌间刺,兼具鲥鱼之味河豚之鲜,苏东坡曾经题诗曰:"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 长江鮰鱼的肥美是有口皆碑的。出水的鮰鱼身段绯红,鱼肚雪白,犹同白云中晕染着浅浅红霞,十分娇美,“粉红雪白,洄美堪录,西施乳溢,水羊胛熟”,带软边的腹部尤为美味。鮰鱼除了鱼色娇美和肉质鲜嫩外,其吻部更是有着异常的之美味。有人说鮰鱼的精华全在于鮰鱼的吻部软肉,就像螃蟹里蟹黄一样。春鮰的吻部软肉十分发达,有犴鼻猩唇之肥糯,也有河蟹鲥鱼之鲜嫩,用白汤加以清煮,汁如乳,味鲜香,质滑润,食之肥美可口、软嫩相彰,实是难得的珍馔。鮰鱼的鳔也特别肥厚,可以鲜用,干制后即为名贵的鮰鱼肚,名菜“蟹黄烩鱼肚”中的鱼肚就是用鮰鱼肚做成的,湖北省石首市所产的“笔架鱼肚”最负盛名。 凤尾鱼 “四月子鲚厨厨(顿顿)鲜”。子鲚,也称凤尾鱼,学名凤鲚,属名贵的经济鱼类,是下饭佐酒的佳品。因其尾部分叉形状像凤凰的尾巴,短呈红色,尖细窄长,犹如凤尾,故名。江边的人也叫它做“烤子鱼”。 子鲚鱼如今名气并不大,在市面上也不常见,但在明朝那个时候,它的名气要比鲥鱼、刀鱼、河豚长江三鲜大,而且还是江阴独有的贡品。子鲚鱼肉嫩、味鲜、子满、肥美,每年从立夏至小暑渔讯二个月。可以清炸、糖醋、红烧(家烧)、晒干蒸、烧吃等等。 凤尾鱼最好的食用时间是在4月,但由于广东人吃鱼鲜讲求吃“头水”(第一批出水),占“鲜”机,所以即便是在凤尾鱼刚刚开始出没的三月,已有不少食客要迫不及待的尝鲜了。此时凤尾鱼虽然未到肉质最饱满的时候,但却已经开始抱籽,简单的香煎便入口香脆。 黄眉头 黄眉头也叫狮子鱼,生活在咸淡水交界水域,是南沙地区独特的鱼种之一。之所以叫狮子鱼,一是因为这种鱼多集中在狮子洋生长,二则是因为这种鱼头圆如同舞狮所用的狮头。黄眉头以前是东南沿海的常见鱼种,但是由于捕捞过度,近年产量逐渐稀少。 黄眉头生长在十八涌的珠江口咸淡水交界处,一旦离水便很快死掉,因此必须趁鲜吃。有经验的老饕们说,黄眉头以2两到2两半重为最佳,越大条越金黄,就越是好吃。但现在产量稀少,大条的黄眉头很是难得,一般都只有1两多重,越大越值钱,个头稍微相差那么一丁点,价格相去万里。 黄眉头肉嫩而无腥味,上等货头部与鱼身边缘呈金黄色,偏白色者为次品。黄眉头肉质爽甜滑嫩,全身呈金橙黄色,尤以清明前后为最佳。为突出鱼肉的滑嫩,郭生建议用蒜蓉蒸,或是清水浸为最佳。前者吃的是惹味,后者吃的是鲜嫩,各具风味。 河骨鱼 河骨鱼是北江野生河鲜,它眼睛小小、身材中等,是如同塘虱、鱼甘鱼那样的无鳞鱼,属于比较稀有的鱼种。河骨鱼天气一冷就躲到水底石缝里去,捕捉十分困难,即使是渔民,也只能是人手一条一条地钓上来。由于它对水质要求甚高,因此只生长在北江流域最深一段,英德到韶关之间,在号称广东最清澈河的封开贺江也可以找到。 河骨鱼每年3月到8月最靓,由于它是纯野生的,经常在水流中逆流而上,因此身上的肉都是蒜子肉,腩位十分结实,近似斑鱼的口感,但是鲜滑清甜犹有过之,令人入口难忘。而且肥美的河骨鱼连鱼皮也富含胶质,极为爽口弹牙。 白鸽鱼 白鸽鱼,俗称白鸽、白甲或白花鱼,生长在咸淡水交界的江河、海滩、湿地之中,肉质鲜嫩细腻而不粗碎,韧性适中而不梗麻,味野而不含腥,自然风味十足。 白鸽鱼属“弹跳鱼”科,长约10厘米,背赤腹白,身为圆锥状的小型鱼类,双眼长在头顶部分,“眼高于顶”,即人们所说的“白鸽眼”。盛产珠江三角洲沿海一带。每年农历三四月份大量上市,深受食客欢迎。 白鸽鱼鳞片极细,烹制时不必刮去。鱼肠白而细,也可食用。苦中带甘而爽脆,不必弃之。白鸽鱼肉质鲜嫩细腻,虽然长在滩涂上也不会腥,腹内会有微黄鱼油,用来滚汤甘香异常。当地人也喜欢用来砂煲焗或者是豉油皇蒸,香气亦浓。相比较珠海产的白鸽鱼,十九涌的白鸽鱼,会比较瘦身而且鲜甜得多。“豉油皇焗白鸽鱼”又名“江山美人鱼”,为珠海十大名菜之一。 笋壳鱼 野生的笋壳仔活脱脱就是一枚迷你“小鲜肉”。清明前后是它的黄金期。笋壳鱼其肉多而厚,骨刺极少,肉洁白细嫩。但体形比较小,大的不过八九两。 笋壳鱼作滚汤,鱼汤在一次次的滚沸中变得如同牛奶般雪白,入口鲜甜浓郁。而由于笋壳鱼骨刺较少,也可采用油浸的方法,这样做出的鱼外脆内滑,肉汁全锁在里面,非常好吃。 奶鱼 奶鱼是一种小鱼,多产于中山、番禺一带,是自然生长的鱼类,所以产量不会太高,有时运气好的话,可以碰到较大条的,用来熬汤又浓又醇,奶白色的鱼汤真像琼浆般鲜美。奶鱼一条只有1两重,丝毫没有鱼鳞,如同泥鳅一样拥有让人羡慕的光滑肌肤。有色泽且血管通透的是靓鱼,萝卜丝煮奶鱼是经典搭配。用来煲粥,则更显其营养价值高以及粥底的清甜。 塘鳢鱼 看到菜花开放,江南一带的人们便知道吃塘鳢鱼的时候到了。塘鳢鱼又名土步鱼、沙鳢、蒲鱼、虎头鲨,这种鱼样子不好看而且有点凶恶。浑身紫褐色,有细碎黑斑,头大而多骨,鳍如蝶翅,苏州人称为菜花鱼或菜花鲈。蒋元龙的《菜花鲈》一诗中就有“菜花开后鱼方上,竹筝香时信早通”的描述。 塘鳢鱼的吃法很多,袁枚在《随园食单》就曾写塘鳢鱼“肉最松嫩。煎之、煮之、蒸之俱可。可腌芥作汤、作羹,尤鲜。”旧时还有人专用塘鳢鱼的两颊上如豆瓣状的面颊肉烹炒,称为“炒豆瓣”,属奢侈吃法。在苏州,最典型也最家常的吃法是塘鳢鱼炖蛋,将塘鳢鱼简单处理后,加蛋液同蒸,味道极其鲜美。 刀鱼 农谚有云“春潮迷雾出刀鱼”。长江刀鱼,素来与河豚、鲥鱼并称“长江三鲜”,更有“长江第一鲜”的美誉。每当春季,刀鱼成群溯江而上,形成鱼汛。通体呈银白色,体形狭长侧薄,颇似尖刀,故称刀鱼。 清明是长江刀鱼美味的分水岭。民谚说“明前鱼骨软如绵,明后鱼骨硬似铁”,每年春季3、4月,刀鱼沿长江进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长江干流进行产卵活动。此时的刀鱼,是其味道最为鲜美的时候,肉质细嫩,入口即化,兼有微香。而清明节之后,长江刀鱼鱼骨逐渐变硬,身价大跌。所以“明前”和“明后”,刀鱼的价钱是天上和地下。 刀鱼的美味,自古便是传说。明末清初文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称刀鱼是春馔妙品:“食鲥报鲟鳇有厌时,鲚则愈甘,至果腹而不释手。”只要那么一抿, “黯然销魂”的感觉便油然而生。这种无可比拟、直达眉心的鲜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鲥鱼 鲥鱼又称时鱼、三来、三黎鱼、迟鱼、鲥刺,是我国名贵鱼类之首。每年清明前为食用鲥鱼的最佳时节,上市时间仅有20天左右,错过便要等下一年。鲥鱼为洄游性鱼类,入江河产卵时鱼群集中,每逢春夏之交时,从大海溯江而上,洄游入淡水水域,产卵繁衍,年年如斯,准确无误,故称“鲥鱼”。我国长江、珠江、钱塘江水系都出产鲥鱼,但以长江中上游产的数量最多,品质最好。 “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鲈鱼。”这是古代大吃货苏东坡对鲥鱼的评价,谓之“惜鳞鱼”、“南国绝色之佳”。鲥鱼从明代时已被列为贡品,清代更成为“满汉全席”中的重要菜肴。鲥鱼体扁而长,色白如银,肉质鲜嫩。有鱼的美味,亦有肉的质感,丰腴肥美,细腻嫩滑,入口即化,鲜香逼人。由于鲥鱼鳞下富含脂肪,故烹调加工时不去鳞,带鳞清蒸,保持真味,以增加鱼体的清香。 河豚 讲究美食的人,每年都有两个翘首期待的时节,金秋伺螃蟹,暮春候河豚。所谓“不食河豚不知鱼味,食了河豚百鱼无味”“一朝食得河豚肉,终生不念天下鱼”,千百年来,河豚的美味随着各种传说广为流传,变得神秘而诱惑。 河豚有毒,人所共知。河豚毒素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00倍。一条一斤重的河豚鱼体内,能提取出约0.5毫克毒素,这是一个人所能承受的最大毒量。春天,是河豚鱼从大海洄游到长江产卵的季节。由于体内聚集了大量脂肪和能量,这时的河豚鱼肉质最为肥美。和美味成正比的是,河豚体内的毒素水平,也在此时猛增。尤其是3月28日到4月8日这十来天,是河豚最美味的时候,但也是河豚一年中最毒的日子。 河豚虽有剧毒,但其肉质洁白如玉、鲜美无比。最好的河豚跟最好的刀鱼一样,都是在清明前食用为佳。这时河豚皮上的毛刺还非常柔软,胶质丰厚,吃起来非常软糯。河豚有多种吃法,刺身、红烧、浓汤,各有风味。 黄鱼 “千山紫菜万山苔,叶叶轻帆四面开。清夜船头声聒耳,成群石首溯潮来。”黄鱼每年有春、秋两汛。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渔汛时,黄鱼成群溯潮而上,深夜咕咕的鱼叫声吵得人睡不着。尤其是春天,密密麻麻的大黄鱼聚集 ,唧唧鸣叫之中,雌鱼声闷低回,雄鱼音高亢,从水面远播至岸上,端的是“吼声雷动惊渔父”。 大黄鱼究竟好吃在哪里,也许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有人爱其味鲜,有人喜其肉嫩,有人则认为它那金黄的体色会带来好彩头。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黄鱼别有一种特殊的、排它的霸道鲜味,它强大到从来不需要想起,也永远不会被忘记。直至今日,江浙一带仍旧奉行“没有黄鱼不成宴”,多年来大黄鱼始终都是婚宴酒席的霸主,无论是龙虾还是鲍鱼,都无法撼动它的地位。 黄鱼虽味美,不过,性子倒也随和,清蒸、糖醋、香煎,样样都可。要说最经典的吃法,还是清蒸。鱼肉蒸好后看上去是半透明的质感,蘸着酱汁,鲜甜细嫩,让人欲罢不能。蒸的时候可以搭配上雪菜,因为雪菜有其独特的浓重味道,从而可以压制住黄鱼本身的腥气,同时鱼肉也会赋予雪菜以鲜美之味,“两味”就这样相互帮衬,成就了一道经典美味。 鮸鱼 鮸鱼,石首鱼科,与大、小黄鱼相似。鮸鱼肉厚结实,腹内脂肪量多,特别到春天,是鮸鱼最肥的季节,民间有“春鮸秋鲈”的说法。形似鲈鱼,体色发暗,灰褐并带有紫绿色,腹部灰白。大鮸鱼肉味鲜美,为海产经济鱼类之一,也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除鲜食外,肉是作鱼丸、敲鱼面的上等原料,在温州颇有盛名;全鱼还可制作罐头或加工成鮸鱼鲞;鱼鳔可制鱼胶,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养血、补肾、润肺健脾和消炎作用;鱼鳞可制鳞胶;内脏、骨可制鱼粉、鱼油;耳石有清热去瘀、利尿的作用。 樱鳟 樱鳟是比较知名的日本原产鲑鱼,鱼腹略有粉橘色,肉质滋润,富含油脂,是鲑鱼中的高级鱼。它诚如字意在每年樱花盛开之际,从外海再次洄游至日本海,此时的樱鳟肉质最为肥美结实,在春季品尝樱鳟也成为享受春天的主要方式。由于樱鳟腹部的肉质脂肪丰富,所以可以用来制作刺身享受油润的口感。 姫鱒 姫鱒是陆封型的红鲑,于明治41年被命名为姬鳟。自然分布于北海道的阿寒湖,后被引入到北海道其他水域。最佳赏味期在春夏时节,属于比较高级的鲑鱼,常作薄切刺身,也可以冷冻后做厚切食用。 樱鲷 在樱花盛开的时节,鲷鱼的脂肪就会非常均衡的分布在鱼肉之中,就像雪花牛肉的分布一样,此时鱼肉会呈现出一种特别的粉红色,被日本人视为樱季珍品,专称为“桜鲷”,也可称为“花见鲷”。 樱鲷味道甘鲜,肉质富有弹性,为了保持其最好的味道,日本的料理师会采用一种叫做“活缔”的处理方法,即用特殊的手法破坏鱼的神经,此时鱼虽然已经死亡,但身体还处于一种活体的状态,因此鱼肉不会僵硬,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鲜嫩。“活缔”现已被用于多种白身鱼甚至银身鱼。 喜知次 喜知次主要分布在日本骏河湾以北的太平洋沿岸和白令海,身体为鲜艳的朱红色,眼睛明亮。品尝喜知次的最佳时令是秋天到初春,这种鱼肉质柔软,油脂丰厚,据说是蔡澜先生最爱的鱼类之一,被他戏称为“流油鱼”。 马鲛鱼 马鲛鱼的全称是蓝点马鲛鱼,这种鱼的背部呈青灰色腹部为银白色,并且身体上布满蓝黑色的斑点,因此取名为蓝点马鲛鱼,而由于它盛产于每年的春季,所以日本人在命名时将鱼字与春字相结合使它得名为鰆。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正值盛产季的马鲛鱼油脂丰富肉质柔软,无论用来烧烤、炖煮、清蒸、油炸都非常合适,可谓是万能鱼。 六线鱼 六线鱼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浅海,我国黄、渤海沿海有一定产量,其中以辽宁省、山东省荣成沿海产量较多。六线鱼是每年春季迎来的最早的时令鱼类,每年三月至六月当造,此时其体内油脂丰富,肉质也会变得非常细腻甘甜软滑可口,但在其他非盛产季节的六线鱼,其味道会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因此六线鱼被认为是季节感非常明显的鱼类。口感与味道清爽的白肉鱼总是适合各种菜肴,六线鱼也不例外。无论是制作成清汤、刺身、烤鱼或者是火锅,都能够体现出六线鱼自身的风味。 鲣鱼 如果问哪一种鱼在日本的历史记载中最悠久,那么毋庸置疑鲣鱼一定首例其中当之无愧。鲣鱼和金枪鱼一样都属于洄游形鱼类,每年三月天气转暖鲣鱼会从太平洋游到日本海域,而到了当年十月天气转凉鲣鱼又会再次游回太平洋,这种生活方式使得鲣鱼在一年中,可以分为春秋两个捕获阶段。 每年晚春是鲣鱼洄游日本的时候,虽然鲣鱼正式上市的季节在初夏,但是此时的初鲣比夏天的鲣鱼更珍贵。因为春天的鲣鱼脂肪少肉质紧,非常适合用来制作鲣节,因此日本的鲣节大多是在此时制作的。鲣鱼肉质较为松散,一般会微烤外层,再作为刺身食用。鲣鱼脂肪含量适中,有赤身鱼特有的浓郁香气,亦可经麦秆烟熏切片后用酱油轻腌握成寿司食用。 星鳗 星鳗是最常见的一种鳗鱼,由于它的出产量大应季时间长,从每年的十二月至翌年六月,横跨冬、春、夏三季,都是它的盛产时节,所以星鳗成为了日本鳗鱼中的主流品种,而在寿司店里星鳗是永远不会被替换的主角。星鳗在日语词汇中被称为“穴子”,肉质细腻松软鲜味浓厚,除了烧烤还可用来煨煮和油炸,制作成炭烧星鳗、红煮星鳗和星鳗天妇罗。 春子鲷 日本的春季鱼类,春旬の魚。亦称春日子,只有春季才有的限时食材,其实就是真鲷、黄鲷、血鲷等鲷鱼幼鱼的统称,半透明的鱼肉粉嫩如樱花一般,油脂比例较少, 鱼肉结实有弹性, 甜味适中, 鲜味也突出,吃起来口感很清爽。 赤鯥 春天最适合进食油脂含量丰富的鱼类,而赤鯥最符合这个要求不过。赤鯥鱼是日本的高级鱼之一,鱼皮呈红色,与喜知次并称两大高级红皮鱼。由于喉部漆黑,也可称之为“喉黑鱼”,这个俗称在日本使用更为广泛。其油脂含量非常丰富,具有独特甜味,作为刺身非常鲜美。 八丈赤鯥 此鱼虽冠以赤鯥之名,但加了“八丈”二字,与赤鯥相比较是属于不同鱼种。八丈赤鯥是海水鱼,在水深200米到深水域生活,鱼体大条,名字的由来是八丈岛与小笠原诸岛,奄美大岛以南,琉球列岛,南至九州。春夏之际为最佳赏味期,由于较为稀少,因此价格比赤鯥更加昂贵,但味道也同样属于绝品。 针鱼 春季时令,高级鱼生。又称日本下鱵(zhēn)鱼,最显著的特点是那尖尖的鱼嘴。这种鱼对鲜度要求极高,新鲜的鱼肉不经过加工直接做成刺身,肉味清淡自然。 鱚鱼 春秋为时令,又称沙梭鱼,是江户前顶级食材,在日本被称作海滨沙滩贵妇。鲜度好的沙梭鱼肉质雪白有透明感,肉质细腻,清爽鲜美,作为寿司料及刺身时,除了醋渍外,还会用昆布渍。更为人所知的是广泛用于天妇罗食材,即“亲吻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