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田间的农事活动如此,养殖更是如此。3月是江苏地区河蟹养殖的开端,也是全年的开端,对于每一个养殖朋友来说,我们都想这一年有个好的开头,苗好、水好、草好自是喜闻乐见,可偏偏事与愿违,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今天,我就来盘点一下3月里的那些事。 一、河蟹应激性爬边、上岸 河蟹应激想必是大家这段时间里见到最多的一个问题了。 1、原因:A、河蟹由苗塘转移到成蟹塘,中间可能经过长途运输,刚下塘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产生应激。B、近段时间天气多变,温度反复变化,昼夜温差大,有时候甚至可以达到15℃。C、连续的阴雨天气引发的蟹塘倒藻、泛底、缺氧等问题。D、一些养殖户大面积的加水或者换水,引发的河蟹应激。 2、解决:A、尽量避免长途运输,减少河蟹应激及能量消耗。可以在放苗前2小时内使用抗应激与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放苗后3天内再用一次。B、提前肥好水,适当提高环沟中的水位,增加水体稳定性和温度,减少变化,可以使用一些抗应激药物。C、同B。D、避免大排大换和大量加水,可以少量多次的进行,一次注水不超过10公分。 二、中毒上岸 现在的蟹塘清塘中,用菊酯清塘比较普遍,但是这很容易导致毒素残留,影响河蟹生长。 1、这里可以分为3种情况:A、放苗后初次上岸。B、下雨天过后上岸。C、温度升高后上岸。 2、原因:A、对于放苗后初次上岸,普遍认为是由于清塘不彻底或者是使用菊酯的剂量过大。B、下雨天过后上岸主要是由于田埂、滩面上的毒素流入环沟中。C、温度升高后上岸主要是由于之前吸附于土壤中的清塘药物在温度升高后缓慢地释放出来了。 3、解决:A、控制清塘药物用量,彻底清塘之后,解毒并泡塘,放苗前2天解一次毒,放苗后3天内再解一次毒,之后根据情况进行解毒。B、雨天过后,使用抗应激+解毒产品。C、同B。 三、泥混 近期,泥混问题也比较常见,情况可以分为很多种。 1、原因:A、新开的塘口,土壤的稳定性不够,土质疏松,稍微有些波动就能引起混浊。B、投喂量过少,螃蟹在水底下大量活动,觅食。C、螃蟹大规模地爬边、游塘,引发水体混浊。D、雨天引发的水体倒藻,水质不稳定,悬浮物未沉降。E、塘里野杂鱼多,引起水混。F、塘里泥皮过多,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大量泛起,引发水混。 2、解决:A、提前肥水,提高水位,增加水体的稳定性。B、根据天气、螃蟹的吃食情况适当调整,近期投喂在1%到2%之间。C、按螃蟹应激情况处理。D、雨天过后及时肥水。E、在一壳前,选择一个好天气,清杂。F、底改产品连用两次,泼在泥皮多的地方,之后及时肥水。 四、白混 白混的情况近期出现得少,但也有少数塘口出现了。 1、原因:枝角类和桡足类大量繁殖 2、解决:少量虫子时可以大量肥水。如果虫子过多,只能杀灭,之后注意解毒,肥水。 五、泥皮 泥皮问题也是最近反映得比较多的,泥皮的产生往往伴随着青苔。泥皮会阻碍上下水体营养盐交换,导致水难肥。泥皮会附着在水草上,影响水草正常生长。泥皮中也携带着大量的细菌,败坏底质,并在夜晚大量耗氧。 1、原因:清塘不彻底,没有干塘,底泥较多,去年投喂量太多,底部有机质大量累积,去年蓝藻休眠孢子等。 2、解决:彻底清塘。如果是少量的泥皮,可以使用磷太好+藻菌多肽。如果泥皮较多,全效底改连用两次,泼在泥皮多的地方,配合黄金肽+培藻素。 六、青苔滋生 1、原因:清塘不彻底,塘里有去年的青苔孢子。前期水瘦,没有及时肥水。 2、解决:彻底清塘,早期及时肥水。如果青苔较少,推荐使用磷太好+藻菌多肽。 如果青苔过多,适当杀灭,之后打捞,有条件的可以换水,之后注意解毒,肥水。 七、亚盐偏高 近期走访一些塘口,发现亚盐偏高,介于0.1mg/L到0.2mg/L,总体情况还好。 1、原因:老塘,淤泥多,没有彻底清塘。 2、解决:适当肥水培藻,施草肥,促进水草生长,水草和藻类对水体有净化作用。 八、线虫 最近发现有些塘口出现了线虫,但还是少量的。线虫是毛蠓的幼虫,生活在水体土壤中,并常常附着在水草上,啃食水草叶片,危害极大。 1、原因:3月份处于毛蠓幼虫的生长周期内。 2、解决:如果塘中未放苗,可以适当杀灭。如果放苗了建议使用壮草先锋肥促进水草粗壮生根,提高抵抗力。 九、河蟹摄食情况差 1、原因:对新水体的不适应、阴雨天气、温差大、中毒等引起的应激导致河蟹厌食 2、解决:对症下药,先解决根本问题。之后可以使用一些诱食料配合之后的高蛋白饲料或者投喂煮熟的虾子和鱼,相对于饲料,河蟹更喜欢吃鱼。 注:本技术操作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操作。 |